行業監管不夠完善和規范,企業鉆空子虛標能效節約成本……近年來,在電飯鍋、微波爐等家電市場,各個品牌產品屢屢在能效問題上“觸礁”。隨著消費者對綠色節能的訴求提升,家電能效管理已經越來越受重視。
按照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7年5月12日發布的2017年第11號國家標準公告要求,GB 12021.6-2017《電飯鍋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將于 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從實施之日起生產的電飯鍋產品能效指標必須符合新能效標準的要求并粘貼能效標簽才能上市銷售。
在電飯鍋新版能效標準中,電飯鍋能效等級依舊為5級,其中1級能效最高,產品類別仍按功率段劃分,但分類從原標準中的5檔減少為4檔,分別為400W及以下功率段電飯鍋、400~600W功率段電飯鍋、600~1000W功率段電飯鍋以及1000~2000W功率段電飯鍋。
電飯鍋新版能效標準特別將加熱方式為電磁感應的IH電飯煲納入了標準體系。電飯鍋新版能效標準的適用范圍為:常壓環境下工作,以電熱元件或電磁感應方式加熱,額定功率不大于2000W的電飯鍋。
據了解,由于現行的電飯鍋能效標準GB 12021.6-2008《自動電飯鍋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受到制定時產品及技術發展的局限,沒有能效補償系數,若以現行能效標準進行測試,IH電飯煲的能效值與真實值相比偏低,所得結果并不合理。因此,目前市面上銷售的IH電飯鍋并沒有粘貼能效標識。在現行能效標準下,IH電飯煲等新產品長期處于無標可循的尷尬地位,這不利于行業規范和可持續發展。
將IH電飯煲納入電飯鍋新版能效標準,是業內早已達成的共識。一些企業負責人及檢測認證機構的相關專家明確指出,新型加熱方式的應用和厚鍋體的鍋,做出的米飯味道更好。與普通電飯鍋相比,IH產品能夠很大程度改善米飯的營養效果和口感,普及電飯鍋新技術和產品,可以使更多的家庭用同樣的大米吃到更好吃、更有營養的米飯,也有利于電飯鍋產業的轉型升級。新技術、新產品需要標準的跟進和在能效水平上的科學評價。“這次標準修訂納入了IH電飯煲,所以在能效標準和促進消費升級上是進步的。”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如是說。
此外,電飯鍋新版能效標準還綜合考量能效和性能指標,優化了熱效率計算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出電飯鍋真實的能效水平。
業內專家指出,電飯鍋的新版能效標準,在產品范圍、測量方法以及能效指標方面都存在較大的變化,新標準評價方法更加合理,可以更好地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企業應盡快了解相關能效標準的要求,提前做好能效備案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