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業的渠道下沉和終端攔截,對那些以三四級城市、縣級市場以及鄉鎮市場為主銷市場的低端品牌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也加劇了產區之間連鎖反應的價格戰。
而戴武平認為,過度的價格戰短期在銷量上見效,從長期來看,對企業傷害很大,當然也包括行業陶瓷新品類。讓新品類的市場培育得不到足夠的成長空間就迅速淪落。“我跟朋友聊天,朋友說你們大理石瓷磚還走高端,現在很多廠家都推出了大理石瓷磚,到最后也會淪為低端產品,前車之鑒就是微晶石。”戴武平說。
微晶石是如何在價格戰中走下“神壇”的
2012年,莫先生新房裝修,地磚用拋光磚,墻磚用全拋釉,背景墻則用的是高端的微晶石,他通過朋友在某品牌陶瓷企業拿到了打折后的經銷商價,800×800(mm)規格微晶石價格為200元/片。但兩年后,他發現,微晶石已經淪落成為普通產品。
國慶期間,記者在長沙市火星鎮馬王堆陶瓷建材城走訪時發現,在一片降價促銷潮中,微晶石產品也側身其中,很多商家都打出巨幅廣告牌,推出秒殺價或者是工廠直銷價,800×800(mm)的微晶石,馬可波羅磁磚推出的爆款價格是198元/片,而和馬可波羅磁磚在同一條街相隔不遠的新中源陶瓷,則賣128元/片,比兩年前莫先生拿到的批發價還要低。
從博德2002年推出第一片“精工玉石”算起,微晶石已面世12年。在2012年前,高端微晶石的一線品牌,標桿性企業博德曾賣到天價,歐神諾也賣到兩千多一片,嘉俊是一千多兩千,諾貝爾也是兩千,甚至還有標價5000元/片的產品出現,行業因此有“一塊微晶石,貴過同面積的液晶電視”的感嘆。
一轉眼兩年過去,“玉石”時代在價格上的優勢輝煌不再。從2010年起,據不完全統計,除較早以微晶石產品生產為主的博德、嘉俊為主的企業外,一些以拋光磚、仿古磚生產為主的企業也紛紛進入微晶石領域,如東鵬、鷹牌、馬可波羅、冠珠、興輝、歐神諾、博華、新中源等。佛山產區以外,山東、江西等產區也有企業開始生產微晶石。
今年6月,遠泰陶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巫漢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一次燒、二次燒,一平方成本差10元左右,市場上一次燒60~80元/片,二次燒,如歐神諾200元/片,新明珠100多元/片。”記者通過某品牌企業業務經理得知,該品牌最新推出的微晶產品,價格為877元/片,不過可以打三折,折后價大概260元/片左右。
而據記者調查,當微晶石走入私拋廠以及一些低端品牌企業后,價格更是一低再低,甚至還不如全拋釉的價格高。據本報駐站記者調查了解到,江西金牛陶瓷集團微晶石產品,定價在50元,扣除經銷商返點,每片產品價格在46元左右。
而佛山一些低端品牌企業微晶石,也同樣維持在一個低價位水平。記者通過陶瓷行業的QQ群詢價得知,800×800(mm)規格的優等品微晶石價格,薄微晶一般都在50元~60元左右,厚微晶賣到70元或者上百元不等。
不過,南海西樵某私拋廠,再度把這個價格水平拉得更低。該私拋廠銷售人員告訴記者,“800×800(mm)微晶石,他們賣30多塊錢,薄微晶33元,厚微晶38元。都是一次燒,薄微晶晶層1.1-1.2mm左右,厚微晶在1.3mm左右。”
導致微晶石淪為價格戰犧牲品的,正是很多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一次燒。一次慢燒產品讓微晶石生產工藝更節能并降低成本,但這類產品也有很多缺陷,如優等率不高、發色不夠好、燒成時間較長等。“一次慢燒讓行業從生產和銷售定位上走錯了一條路,把這類產品推向了三、四線市場,使得產品的價格過低、附加值直線下降。”有業內人士指出。
巫漢生曾表示,從兩次燒到一次燒,再到一次快燒,微晶石的生產工藝導致價格往下降。“市場上目前兩次燒基本上都是走高端的。一次燒基本是二、三線廠做,對品質的要求就降低了。” 巫漢生說,博德、嘉俊、歐神諾、諾貝爾、唯美、順成、新明珠等一線品牌堅持做二次燒,是因為價位與終端網絡決定了。而二三線廠家,品牌和終端網絡不如一線,就做一次燒,在價格上進行競爭。
現在,越來越多企業打出大理石瓷磚旗號,進行又一輪的產品圍剿戰。大理石瓷磚會不會成為繼微晶石之后,又一個被價格戰攻破的城堡?對此,戴武平表示,歡迎其他品牌加入到大理石瓷磚品類中來,但希望不要做爛它。
“如果一味打價格戰的話,那么成本肯定要降低,因此帶來的質量或者服務,也可能會降低,過度追求低價策略,并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最終不利于品牌后期的健康發展。”戴武平希望價格戰這個問題,能得到更多同行的關注。并希望同行以后更多地向消費者輸出大理石瓷磚的品類價值、品牌價值等概念,引導這個品類發展,培育品類市場,相信將來會擁有更廣闊、更持續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