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臺灣的感覺,就是一個教養很好的中年婦女,你慢慢品、慢慢看,發現她的優點,慢慢地看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馮侖如是描述臺灣。
臺灣不驚艷,臺北沒有上海北京廣州繁華,但臺灣讓你沒有壓力,很親切,很溫暖,很安心。尋常街巷,都會讓你覺得舒服。這是臺灣有意思的地方。她的好,需要用時間慢慢去品味。若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怕是會在心里嘀咕,還沒有我們那CBD高大上。
大陸日常喜歡談宏大的概念,而臺灣人凈想些小事。"成功"是當下大陸最主流的價值觀,"小日子"則是臺灣年輕人信奉的生活態度。臺灣《小日子》雜志創始人黃威融說,"當越來越多人熱衷于過屬于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生活有風格的地方。"
在無數次吐槽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時候,在朋友圈充斥著迷茫、焦慮的時候,在你每天600次點開手機的時候,在開始希望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活風格的時候,去臺灣看看,或許會有很多啟發。
"美,不僅只是視覺享受,更是心靈愉悅的舒展。所以我們希望能將美帶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帶到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當我們觸目所及,創作思維都是美好,我們所建立起來的就是美好關系",從臺灣設計界發起的"美好關系"運動,不僅蔓延到臺灣文化藝術界,也引起了大陸設計界的熱烈響應。若要獲得幸福感,人生要解決好三大關系,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其實,我們畢生皆在尋求"美好關系"。
帶著這樣的向往,由新浪家居和生活家地板發起的"世界的生活家"臺灣游學之旅,將于11月16日出發,在8天的時間里和云南設計師慢慢品味臺灣的設計、自然、人文,以及它們之間的"美好關系"。

兩岸互動
臺灣設計企業交流
此次設計游學我們將參訪三家著名的臺灣設計公司,位于臺中的天坊室內計劃,位于臺北的近境制作和玄武設計,了解他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實踐,激發兩岸設計思維的碰撞。臺灣鮮少大規模的設計公司,臺灣奉行"小而美"的哲學,他們更專注于極致的品質和人文精神的傳達,將西方的設計理論和技術和東方文化哲思融合。這股寧靜的"臺風設計"頻繁登陸內地,為大陸帶來新的生活美學。
天坊室內計劃
由著名華人設計師張清平1988年創立于臺北,目前總部位于臺中。天坊室內計劃融合東西方哲思與藝術的精華,創造內觀和泰然的極致設計,以內斂的奢華、完美的細節刻畫生活質感。透過與空間互動的加減法設計,以蒙太奇心奢華設計手法開創出精彩動人、無法復刻的空間。獲得了包括紅點設計金獎在內的諸多國際設計大獎。
張清平
天坊室內計劃創始人&總設計師
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
深圳市創想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
臺灣逢甲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


張清平作品
近境制作
近境制作重視空間的舒適,且重視創意的實用價值與機能再造,并強調空間的生命力。以"室內建筑"的概念,解構、面對不同的空間條件,挖掘空間的獨特性。近境制作尤其擅長將光影與空間作出完美的結合,空間中有一種隱藏著的軸線關系,創造出合諧的比例。以材質乘載情緒,以光影紀錄時間。活力、單純、亞洲,生于亞洲,源自東方,以真誠的人文精神,訴說著空間故事。
唐忠漢
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遠域生活(深圳)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2018 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
DPI戰略設計總顧問
OSIP無形間設計戰略顧問

玄武設計
創立于2004年的玄武設計,秉持"西方工藝,東方復興"的理念,服務范圍涵蓋建筑、室內設計、展示及商業空間設計、家具研創、軟裝家飾。玄武是中國古神話四靈,以「玄武設計」為名,隱含雙重期許:設計創意要似靈蛇活躍,能夠隨機應變,因地制宜;付諸執行時,要如神龜般腳踏實地,堅持以工藝精神完美呈現每個細節。
黃書恒
臺北玄武設計主持人,連續三年獲"室內設計奧斯卡"英國Andrew Martin設計大獎,2016年獲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評選為"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黃書恒期望推動新東方文藝復興思潮,以并置對立事物(如東方/西方、古典/現代、世俗/心靈)的沖突美學見長。黃書恒提出創新機械語匯,賦予冰冷生硬的鋼鐵零件詩意的溫度,孜孜不倦地建造心靈教堂,傳遞幸福的能量。

大師之作
品臺灣"心"創意
受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雙重影響,臺灣的設計崇尚簡潔、舒適、實用,追求內心的寧靜感。像伊東豐雄臺中歌劇院這樣看起來不怎么臺灣的設計是強烈的行政訴求下的個別產物。臺灣設計不炫技,不追求視覺上的刺激,更在意精神上的應和。你常常在臺灣設計中感受到設計師敬天、惜物、愛人的心意。打動人的"創意"必然飽含著心意。
法無常象,設計至境
法鼓山農禪寺
農禪寺又名水月道場,圣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于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著名建筑師姚仁喜利用這地靈人杰的環境,以簡潔的當代建筑語匯營造一處顛覆了傳統寺廟形態的宗教空間。
主材料用了非常當代的建筑混凝土,設計上屏除了傳統佛教的華麗色彩和裝飾,傳達質樸的禪佛況味。大廳的下半部刻意運用透明設計,為上半部的木頭「盒子」帶來空懸于上的縹緲靈幻印象,大廳西面木墻上刻著著名的《心經》,當陽光透過鏤刻的經文灑進來時,空間瞬間充滿靈性,震撼心靈。

菩薩寺
「法是菩薩寺內在的精神」,佛陀教法既非知識,其無形體也無象,是種透過生命體證之學。菩薩寺也是一個以環境弘法的經典案例。菩薩寺由臺灣設計公司半畝塘設計,半畝塘是一個以土地關懷及環境友善為任的建筑專業團隊,歸納出"節氣建筑"的創造哲學,"打造生態永續的心靈居所"。簡潔的現代建筑形式超脫傳統佛寺的建筑語匯,并且和都市景觀和諧相融。菩薩寺并不大,但曲徑通幽、處處皆是小景,方寸之間見天地。
路思義教堂
幾年前美國Getty Foundation視覺藝術基金會選出了10個全世界最美的20世紀建筑,
其中一個就是位于東海大學草坪的路思義教堂。東海大學被譽為臺灣最美大學,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三位建筑師從1954年開始共同規劃設計。教堂由貝聿銘、張肇康與陳其寬共同設計,教堂建筑形式早已有一套模式,貝聿銘希望打破傳統教堂的形式,將本土的文化傳統結合基督博愛犧牲之旨意,創造時代性與精神性。因此將這個教堂定義為全校精神所寄托之處,而且沒有遵循教堂的古典配置座落于端點,而是建在校園的中心之地。其建筑宛如兩片巨大風帆疊合而成一艘金色帆船,外鋪金黃色琉璃瓦,取材自臺灣傳統建筑,并師法荷據時代以釘穿瓦的營建方式,成為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藝術和技術是設計的兩面
亞洲現代美術館
位于臺中的亞洲現代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在臺灣的第一座建筑作品,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校園中的安藤忠雄美術館,連馬英九都親臨開幕式。美術館的創辦人希望以美的環境環境來影響學生,因此力邀安藤忠雄設計藝術館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接觸國際級大師藝術創作的機會。這個前衛具挑戰性的大膽建筑中,外在低調而純粹,內在精準而沉靜,人、藝術與自然在此相遇、對話。
建筑主體由安藤忠雄代表性的建筑語言清水混凝土以及帷幕墻構成,以正三角形為設計基本元素,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3個樓層,錯落堆棧成不規則無數個三角形。藉由錯落平移而產生的天井空間和戶外平臺變身為雕刻臺、露天咖啡座等不同機能的區域。因應臺灣地震帶的地理條件,美術館內的柱子全是"歪"的,由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帷幕窗景因而也都呈現三角形。這個作品施工難度很高,而且由于安藤建筑獨特的清水模工法當時臺灣業界并不熟悉,為了達到最好的施工效果,安藤忠雄還特別聘請6名日本工匠來臺常駐,傳授建筑技法。

臺中歌劇院
臺中歌劇院由日本著名建筑師伊東豐雄設計,在最后的方案競標中,他擊敗宿敵扎哈·哈德迪,贏得六位評審的一致投票。這是一座曲墻、無柱、無梁的混凝土建筑,整個歌劇院有58個曲墻,稱為"美聲涵洞",配合照明及自然光的變化,參觀者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感受。 這座建筑整個建筑就像一個內臟,布滿了復雜的管道和異形的空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曲面,就連所有小組件形狀都不一樣,讓人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小盆友會很喜歡它,沒有耐心的人可能會對動線有點抓狂。結構上的特殊性給施工造成了很多困難,號稱是世界上最難建的建筑,從設計到落成歷時10年。

自然是最昂貴也是最便宜的設計素材
日月潭涵碧樓酒店
日月潭碧樓的美譽很多,「臺灣最美的飯店」、「最貴的飯店」、「最浪漫的空間」、網絡票選「臺灣上班族最想住的度假飯店」排行榜第一名......涵碧樓可以說是臺灣頂級渡假酒店的代名詞,引領臺灣創造出全新的渡假概念,全新的生活體驗。
涵碧樓原為蔣介石個人行館,1997年賴正鎰買下涵碧樓原址,聘請了著名設計師Kerry Hill操刀。日月潭涵碧樓所有的建筑、裝飾無不勾畫出橫與豎的線形,再加上燈光與日光的融合,坐落在山水之間,充滿了中國傳統的簡約和禪意。Kerry Hill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初衷:"中國傳統潑墨山水畫提倡的就是水平線于垂直線交錯的簡約融合,日月潭本身就美如水墨畫,水平線恰象征湖面,垂直線象征四周的群山。"Kerry Hill將建筑與自然美景深度結合,呈現令人感動的空間、場景、情境與氣氛。后來賴正鎰以六千萬的設計費再次請Kerry Hill出山,打造了大陸首家超五星文化度假酒店——青島涵碧樓,成為設計界的一大佳話。

設計美好關系
樂樂書屋
張清平設計的樂樂書屋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書店,這其實是一個詮釋人與空間、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關系,集跨界、美學、慈善為一體的藝術空間。樂樂書屋的所有書,都不是用來賣的,而是做"交換"——有了交換就有了知識的流動,有了知識的流動就有了愛的傳遞。
在樂樂書屋的空間整體塑造中,榕樹的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時候在街上、田邊都可見到,老人在樹下喝茶、聊天、下棋,小孩在邊上玩耍,榕樹是兒時美好記憶的承載,樂樂書屋希望通過榕樹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串連起來。同時榕樹在整個空間中串連一層與二層,延伸室外、引入自然,連接人與空間、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棵榕樹并不是隨便買的一棵綠化樹,而是設計師張清平專門從拯救老樹的機構樹木銀行認養的。
臺灣室內設計周
感受臺灣設計未來脈動
由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舉辦的臺灣室內設計周暨2018亞太高峰論壇,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臺北松山煙廠4號倉庫舉行。我們也將在21號參觀臺灣室內設計周,感受臺灣設計未來的脈動和能量。
本屆主題為「綻放」,向廣大設計師一直堅持孜孜不倦的付出的精神致敬。從2016年的主題「燎原」,到2017年的「本心相見」,再到2018年的「綻放」,臺灣室內設計周以承前啟后的三部曲形式呈現臺灣設計的面貌,引發亞太地區設計界眾多合作的可能。2018年的「綻放」嘗試描繪未來的臺灣設計新愿景,再現兩岸華人設計力量,發掘更加多元化的創意時代。
理事長張清平、總執?長劉榮祿、榮譽理事長何武賢、總顧問邱德光等臺灣著名設計師悉數到場,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英國知名建筑師Richard Rogers合伙人Benjamin Warner,設計師,策展人與創新制造家黑崎輝男等重磅大咖帶來精彩演講,分享他們的創作故事。在"?代?路亞洲?年論壇"上, 來自臺灣、澳門、中國大陸以及韓國的青年設計師代表展開對話。由新浪家居主辦的中國室內設計新勢?榜臺灣榜頒獎典禮,也將在21日晚上舉行的設計師之夜上舉行,展現臺灣新一代設計力量的風采。
對臺灣有很多想象,它沒有大陸人想得那么好,也沒有臺灣媒體說的那么壞。真實的臺灣有很多面,11月16-23日,跟隨我們一起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