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每一個新的起點都在追求終點的結果。本周家電圈開啟2018年的開年大戲:既見證著去年辛苦付出的收獲碩果,也充滿對未來持續變革的生生希望。整體來說,世界家電產業格局繼續生變、持續東進,歐美日韓中的格局正在悄然變為中韓主導,中國企業不只是在本土市場,還在全球市場開啟了一輪持續收獲期。
無論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中國從一開始就走到世界前列,還是海爾、美的為代首的中國企業開始主導世界家電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格局,亦或是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持續走衰卻遲遲找不到未來的出路,中國企業不只是靠垂直一體的產業鏈優勢建立大規模、低成本制造優勢,還擁有面向未來大手筆的資本投入創新活力。
1.工業機器人時代到來:家電業需瞅準時機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公布,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全年產量突破12萬臺,規模約占全球產業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已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102個行業種類。從銷量上看,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以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最多。
目前本土企業在工業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實,家電行業作為中國制造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工業機器人的探索上相對靠前,包括美的、海爾、格力、長虹等均早在多年前布局,但接下來需要借助國家政策這股東風上演“臨門一腳”,快速切入工業機器人領域,提升制造效率和質量,加快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2.白小廚價格持續上漲:美的海爾方太成贏家
中怡康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前10個月,冰箱市場零售均價同比增長12.9%、洗衣機零售均價同比增長10.4%、空調零售均價同比增長6.7%、數百廚電品牌先后向渠道發函漲價。據此推測,2018年的白電、小家電、廚電市場售價均呈現上漲態勢。在漲價因素的推動下,白小廚的整體產銷規模均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漲價無疑利好整個家電產業鏈,當然最大贏家則是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比如白電的海爾、美的、格力,廚電的方太、老板,小家電的九陽、蘇泊爾,均受益于此。隨著2018年人工、原材料成本攀升等漲價因子不會消失,消費升級以及智能轉型下的中高端產品漸成市場主流,這些都奠定白小廚產業漲價基調。
3.世界家電五強發布:海爾LG三星惠而浦美的
歐睿國際發布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調查數據:海爾以10.5%的品牌份額第九次蟬聯全球第一。LG以6%的品牌份額位居第二,三星第三,惠而浦第四,美的以4.1%的品牌份額位居第五。除品牌整體份額實現九連冠外,海爾還分別以17.3%、14.6%、20.6%、13.5%的份額,拿下冰箱、洗衣機、冷柜、酒柜四個品類在全球范圍內品牌份額的第一。
日企幾乎全面墜落、歐美只有惠而浦和伊萊克斯苦苦掙扎,海爾美的與三星LG組成強勢的中韓軍團,主導世界家電的發展方向和商業秩序。同時,包括海信、TCL等企業也在世界彩電產業強勢崛起,一個屬于中國家在世界舞臺全面領舞的時代已經開啟,這與其科技轉型、全球化探索等方面積極的努力密不可分。
4.海爾集團營收再創新高:漲20%達2419億
海爾集團2017年度市場創新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全球營業額實現2419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全球利稅總額首次突破300億,其中全球經營利潤增幅達41%。因為堅持自有品牌戰略,海爾在當年的海外市場收入占全球總營業額40%以上。值得一提,這并非上市公司數據,而是包括地產等其它業務的海爾全集團營收。
得益于已探索并實施13年的“人單合一”模式,讓海爾在2017年社群交互產生的交易額首次突破1萬億,同比增長273%。面對已經開啟的2018年市場競爭大幕,海爾首次提出要打造2個500強企業的目標。這也意味著,變身創新創業平臺的海爾,正在開啟一輪規模化增長的新通道。
5.OLED電視沖刺8K時代:市場近憂待解
日前全球唯一具備大屏幕OLED面板量產能力的LGD對外宣布,已研發出全球首款88寸8KOLED面板,分辨率可達到7680×4320,像素點的數量達到3300萬,其分辨率是目前4K超高清(UHD)電視的4倍。據悉LGD將在2018年美國CES展上設立特別展示館,展示上述新品。
從4K到8K,外界看到的是持續進階的OLED電視顯示技術,沒有看到OLED在終端市場的放量引爆。2018年會成為OLED電視在全球市場放量上漲的元年嗎?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并沒有這種意外發生。LGD推出8KOLED面板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快速上量引爆,而是追求行業的持續曝光量。
6.長虹參與智能制造國標獲批:搶行業高地
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已不可逆轉。日前,28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正式獲批立項,其中“智能制造能力等級要求”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長虹參與主導。同時長虹還參與編寫《中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書》,將幫助制造企業評估智能制造發展現狀、找到差距,并為下一步實施改進提供路徑和方法,同時也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思路和標準參考。
長虹是中國智能制造首批試點示范項目和西部唯一一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的承擔單位,牽頭起草智能工廠架構、智能工廠術語、智能工廠標識、生產工藝布局優化方法、制造執行系統功能要求、信息系統安全等標準,并將在旗下的多媒體公司、模塑公司、技佳精工、合肥美菱等進行實施應用,為國家標準的實現提供科學系統的指引。
7.創維終止收購開沃汽車:家電造車路坎坷
由于潛在收購的若干主要收購條款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創維集團上市公司創維數碼決定終止有關收購大股東黃宏生所擁有的開沃汽車項目的磋商。之前有消息稱,創維有意收購大股東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或許與創維彩電業績下滑有關,重拯低迷的營收增長。但家電企業跨界新能源汽車也有不確定風險,格力的造車夢也沒能實現,樂視的造車夢雖然還在進行但陷入泥潭,未來成功幾率有多大也未可知。
在家電行業,創維電視銷量行業前三,盈利能力相對不錯,但創維的白電、生活小家電、汽車電子等多元化擴張卻不成功。但整個中國家電產業巨頭化發展背景下,創維企業規模還不夠大,且對彩電的依賴程度偏高,最近幾年遭遇“規模開花板”。在跨界汽車未果的背景下,創維下一步怎么走令人關注。
8.惠而浦中國大換血:邊緣化危機待解
惠而浦中國公司正式對外宣布新董事長任命安排,曾在通用電氣、霍尼韋爾、歐司朗、佛山照明等企業供職的吳勝波將擔任董事長,加上此前已經上任、同是來自照明行業的總裁艾小明,公司以大換血的方式迎接2018年中國家電市場的競爭。此前因重大會計出錯、證監局下發警示函,公司營收利潤雙雙大跌,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金友華,副總裁章中榮等高管陸續辭職。
惠而浦中國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旗下品牌多且混亂、品牌逐漸老化,市場經營管理多頭化,在中國市場仍然沒有找到出路。新上任的管理層表示未來將提升智能制造,以產品和技術為牽引,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差異化競爭。不過,面對一個幾乎被市場邊緣化而且傷痕累累的惠而浦,吳勝波、艾小明等新管理層需要做的不只是勇氣、銳氣和睿智,還有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