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僵尸空調”一詞在網上流傳,有新聞稱“僵尸空調將流入市場”引起眾消費者關注。但筆者認為,比起“僵尸空調”, 實際上潛伏在產品背后的“僵尸技術”更需要警惕。所謂“僵尸空調”是積壓多年的老庫存,而除此之外,空調行業還存在“一款老品銷售多年”的怪現象,這種“僵尸技術”現象反映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軟肋,既讓消費者需求得不到滿足,又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巨大阻力。
空調行業目前的創新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很多企業仍舊圍繞空調制冷、制熱等傳統功能進行微創新,對于當前時代的健康、智能發展潮流視而不見,技術升級的范圍十分狹窄;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片面追求老產品形成的規模效益,對于新技術和新產品投入不足。例如,目前市場大量存在上市兩年以上的空調,部分空調型號甚至達到5年,5年來這些空調型號的技術創新非常有限,緩慢的創新速度顯然與用戶需求嚴重脫節了。
筆者認為,“僵尸技術”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緊箍咒,對用戶來講更是造成了體驗和價值上的雙重損失。從體驗上來看,“僵尸技術”多是一些脫離時代的過時技術,如果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購買此類空調,則體驗的是幾年之前的陳舊技術,在節能環保、安全健康等方面還可能面臨威脅。因此從長遠來看,消費者一旦為“僵尸技術”埋單,也就是為低價值和低體驗埋單了。
“僵尸技術”橫行空調市場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積頑成疾。一方面,一些空調企業固守產品思維的企業視角進行封閉式研發,脫離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結果卻只是在原有的空調產品上修修補補或作簡單改進完善,難以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空調產品;另一方面,企業不僅面對用戶難以敞開心扉,對外部的一流資源也關上了大門,整個空調生產成為盲目追求規模化效益的閉門造車,實現產品的顛覆性創新遙遙無期。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空調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能力之間的競爭。“僵尸技術”既反映出企業創新能力的僵化,又顯示出很多企業傳統的產品思維、企業視角仍未得到扭正,這種思維對處于高庫存風險下的整個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無論是僵尸空調亦或是藏匿于其背后的“僵尸技術”都是阻礙空調企業甚至是整個家電行業前進的絆腳石,不搬開他們,一切發展和創新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