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有幾類?
很多人會以材質來區分:印度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緬甸花梨、黑酸枝、刺猬紫檀……
或者按生產地域來區分:廣作、京作、蘇作、仙作……
又或者按產品風格來區分:明清古典、新古典、新中式、當代中式……
然而,從上述角度來認識、挑選紅木家具,已不能滿足當前客戶消費群體對品質的關注。因此,中山市東成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成紅木)把現代紅木家具的生產制作特點納入考量范圍,嘗試以工藝為標準分出“大師監制”產品、“流水線”產品兩種,幫助人們認識和選擇適合的紅木家具。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東成紅木董事長張錫復(右一)到車間監督、指導產品工藝
“流水線”產品,是工業化生產的紅木家具,由各工序的匠人協同完成;另一種由大師監制的產品,在有專業匠人的基礎上,每個環節都經過有數十年行業經驗的大師指導、嚴格把關,工藝細節精益求精。這種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的產品,稱為“大師監制”產品。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東成紅木董事長張錫復(左)到車間監督、指導產品工藝
回過頭來看,當探討為什么需要一套“大師監制”的紅木家具時,答案不言而喻。
深耕紅木家具行業幾十年,將自身的專注和領悟作為獨特的“生產標準”,“大師監制”的紅木家具,意味著是按照行業高成就的行家以高標準打造的精品產品,它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中式氣質的演繹、對品質追求的詮釋必然比“流水線”產品更勝一籌。

中國明式家具泰斗級大師濮安國(左三)與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張錫復(右三)兩位大師聯名打造緬花明式經典書房系列(圖為2018中山紅博會期間一眾專家學者在書房參觀時的合影)
另一方面,從消費心理的角度看,紅木家具大師作品也更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
亨利·莫里(Henry Murray)描述出能解釋人類行為的近20種心理性需要,這些需要包含自主性、依賴性和娛樂性三個維度。而購買紅木家具的行為,被發現與下列幾類需要有很大關聯。
第一,成就需要(追求卓越、爭取成功的需要)。成就需要高的人一般具有事業心、責任感,有明確奮斗目標,喜歡創造性工作,不懼困難。這類人需要象征成功的物品或服務,來記錄和表現他們的獨特身份地位。研究表明,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中式家居和紅木家具來表現自身的文化底蘊和氣質。
第二,歸屬需要(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系的愿望)。紅木家具是中國歷史文化精華,對它的傳承和認可是人們之間的文化紐帶,在人際交往中能發揮溝通、連接情感的作用,是能夠減輕孤獨感、實現人們歸屬需要的產品。

東成紅木《交趾黃檀辦公臺》
第三,權力需要(希望有影響他人的能力的欲望)。紅木家具作為過去皇室貴族、達官貴人的御用品,長期以來成為了成功者、上流階層和高端人士的特殊標簽,象征著權力和權威。如約翰·莫里(John Molloy)所倡導的“走向成功的著裝法則”一樣,使用紅木家具和消費西裝、珠寶等其他高檔商品、服務一樣,能產生“著裝效應”,給人權威感,提升信服度,因此很多人選擇在會議室、會客廳、辦公室等地方使用紅木家具,在家庭也一樣。
第四,獨特性需要(凸顯個體個性的愿望)。紅木家具可以通過突出消費者與眾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品位來滿足這種需要。正像凱歌皇牌香水宣稱的那樣,可以“像你一樣獨特”。

東成·文宋的黑酸枝定制衣帽間
上面這四種需要,很難通過一般的“流水線”產品滿足,而紅木家具大師作品卻恰恰在功能以上,從人們更深層的真實心理需求出發,提供更優質的紅木產品和服務,來真正傳承紅木家具,發揚中華文化。
為什么需要“大師監制”的紅木家具?可以說,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美好生活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