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聯合辦公領域的“自如”?
要問這兩年哪個盤“最網紅”?回答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不會引起爭議!廣告在央視一播就是一年,且占據的都是黃金時段。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有個段子很著名,某觀眾說,這屆運動會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比賽,而是碧桂園森林城市的插播文案...
就連莫老爺自己也總共去了4趟馬來西亞,為的就是持續跟蹤報道這個“網紅盤”,其實,本該有第5次的,沒料想到,第5次竟然“被拒簽”了!大使館出具的理由是:“往返太高頻,有從事非法交易傾向。”因為這件事,莫老爺被同行恥笑了大半年,當時負責幫忙辦理簽證的導游還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以來首次遇到的去馬來西亞都能被拒簽案例。你們說莫老爺冤不冤嘛,一個單身年輕女性,長得如此端莊可愛,能從事哪門子非法交易呢?請問!
雖然,森林城市已好久沒去,但莫老爺對這個項目一直保持高度關注,剛剛還看到新聞說,前幾天,森林城市與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英國的21家機構簽署了共建產業新城的戰略合作協議。不過,今天這篇稿子的主角不是森林城市,而是這21家機構中的一家眾創空間企業——納什空間。
這兩年,在“雙創潮”的背景下,國內誕生了無數聯合辦公品牌,給莫老爺的感覺是:它們除了名字不一樣,其他大抵都一樣嘛!2015年初,莫老爺創業自媒體,當時恰逢眾創空間爆發期,至少有不低于5家公司邀請過莫老爺免費入駐他們的場地,參觀完一遍后只覺得,怎么那么沒新意,玩的都是同一個路子呀:弄一間大一點的辦公室,里面做一點隔板,再把咖啡廳、會議室等配套裝上,然后開啟二房東分租模式。
市場一定是有的。莫老爺就是眾創空間最典型的客群,本人創業這段時間,深刻感受到人是渴望群居的,獨自在家辦不是不可以,誰寂寞誰知道罷了!而之前某個權威機構統計稱,深圳每10個人里邊就有1個是類似于莫老爺這樣的自由職業者。
有市場卻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兩年前,眾創空間的痛點是大家都找不到盈利點,晃眼兩年過去,這個行業好像并沒有多大長進。大部分還是在做二房東,大部分還是不知道上哪找利潤!要說唯一的變化,或許就是在資本的支持下,這家又多進入了幾座城市,那家又多開了幾家分店吧。
其實,從今年開始已經是喜憂參半的局面了。一邊是陸陸續續聽到一家家聯合辦公倒閉的消息,一邊又是接二連三看到某某企業踴躍投入到聯合辦公行業的新聞。這就跟自然法則一樣,優勝劣汰。任何新興行業在發展之初都會有一窩蜂現象,最終一定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出局。
今天為什么要寫“納什空間”?因為,在研究完它的商業模式后,莫老爺發現這是聯合辦公領域的一個“異類”。它做了以下兩大創新:
1、執行“分散式辦公生態”戰略,這使得納什空間管理的面積迅速成為了行業第一;
2、打造“超級辦公室”產品,這等同于挖掘出了一個全新的盈利區。
更重要的是,基于這兩點,莫老爺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信號:“納什空間”似乎正在朝著“辦公租賃領域的自如”方向發展?
“自如”是鏈家旗下租房平臺,也是目前中國最大長租公寓品牌,第2到第20名加起來的規模都沒有自如大。“納什空間”與“自如”有著非常相似的成長路徑。首先,兩者所處的行業都站在風口,都受政策鼓勵和資本追捧;其次,這兩個行業都處于市場需求巨大,但盈利迷茫階段;最后,這兩家公司能夠成為行業領導者,都是因為采取了分散式布點的打法。莫老爺找鏈家的高管了解一下,自如現在總共管理的房間約有40萬間,除1萬多間是集中式 (中式 裝修效果圖)的,剩下均為分散式的。
所以這篇稿子,莫老爺想就一個假設性問題跟大家探討探討:自如今年6歲,納什空間3歲,如果再給后者3年時間,它是否也能把規模做到大于第2至第20名之和?在下面兩個章節,莫老爺將給大家對比著剖析兩家的成長史。
第2到第20名加起來的規模都沒有自如大
2014年之前的房屋租賃市場很亂,房東亂、租客亂、租金亂、無節操中介摻一腳更亂,總之,毫無“服務”概念可言。那時候租房,大家最喜歡用搜房、58同城。
2014年之后,這個行業開始有了變化:1、涌入一二線城市的人口逐年暴增,這撥人以90后軍團為主,他們紛紛大學畢業,由于成長條件好,對生活品質也挑剔,過去傳統的租賃服務已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2、2015年開始,一線城市房價高企,國家在出臺了一系列限購限價政策的同時,開始鼓勵發展租房市場,網上隨處可見類似于“買房的錢足夠租兩輩子的房”的報道,一個叫做“租售比”的詞也活躍了起來。基于這兩點明顯變化,有人意識到了商機:大城市租房生存是趨勢,更加高級的租賃需求已經誕生,而市場缺一個角色來對這其中的資源進行整合!
隨即,一大批大同小異的集中式公寓品牌誕生了:新派公寓、魔方公寓、成都優客逸家、亞朵寓、鏈家自如寓、南京未來城、YOU+(優家)國際青年公寓等等。這其中,只有鏈家不太一樣,唯獨它還額外衍生了分散式公寓業務:“自如友家”和“自如整租”。
YOU+是最先火起來的。2014年年底,雷軍投給YOU+1個億的消息刷屏了莫老爺好幾天的朋友圈。那一年剛好是小米表現最出色的一年,其智能手機銷量在國內奪得冠軍,并以45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了時下全球價值最高未上市公司,雷軍作為創始人,他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關注。簡而言之,就是有點名人效應的意思。要不前面2013年賽富投給新派公寓1.6億怎么沒見有人說呀!
2014年的自如紅不過YOU+,但自如的規模彼時已是行業第一,功勞就在于莫老爺前邊提到的,鏈家衍生了分散式公寓業務。集中式公寓只能小眾發展,因為在一線城市整棟整棟的找合適的樓太難了,而做分散式公寓呢,雖然是很重的運營模式,需要很強大的資金支持,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卻能迅速占領市場,盈利也變得輕而易舉。還是那位鏈家高管,為莫老爺歸納了兩點自如現在的核心優勢:
1、自如背后有鏈家這個大平臺:客源、房源都不愁;
2、自如有著非常完善的服務體系:A、自有裝修公司,目前做到了北京前3強,這使得自如的裝修成本比其他品牌低,一間房子收下來,最快7天最慢十幾天,自如客就能進去住了。這樣的效率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出租率的提升,是其他公司遠遠達不到的;B、擁有北京最大的搬家公司,可為北京自如客提供搬家服務;C、有著一支強大的保潔阿姨隊伍,2000多個阿姨可上門提供打掃;D、還有著自己的及時維修隊伍;E、兩年前就實現了智能化,從選房看房到辦理簽約到交房付費,都可在線上完成;F、自如為全球首家為客戶建立信用檔案的企業。
這位鏈家高管透露,自如去年租金收入96億,今年一定會超過100億,他們已經累積超過了100萬自如客,正在住著的有40萬人。談及利潤,他是這樣說的:“自如的打法是在單個城市做大規模,然后形成規模效應,我們目前在北京能賺錢,在其他城市還沒有太大利潤。”
自如把規模做到了行業絕對的第一,并因開展了分散式房源業務才逐漸盈利,那些其他家的同行怎么辦呢?且行且看吧。
“異類”納什空間的“分散式辦公生態”
為什么說“納什空間”的成長路徑跟“自如”很像?辦公租賃的興起同樣源自于政策引導、市場需求。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克強總理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然后,不論是北上廣深還是村鎮城市,從官媒到朋友圈,雙創周活動都搞得如火如荼。
地產圈這個時候也發生了一起轟動的人事變動。2015年3月,前萬科著名副總裁毛大慶離職了,去向就是:創業!開了一家公司叫做“優客工場”,業務主要圍繞“共享辦公空間”展開。總理不是鼓勵個人以及小企業創業嗎,這個群體的痛點是“缺錢”,他們租不起大辦公室,那優客工場就租給他們“工位”。
很快,市場上就冒出了N個聯合辦公品牌,可可空間、夢想加、無界空間、優客工場、酷窩、潘石屹3Q、納什空間等等,它們與優客工場也沒多大差別,不如優客工場火的原因可參考YOU+雷軍的名人效應。萬科在房地產領域一直是標桿企業,往常即使是城市公司總經理有變動都會成為新聞,這次輪到網紅副總裁毛大慶,大家能不關注他的動向嗎?
資本也看到了機會。據億歐統計,聯合辦公行業在2016年總計發生23起融資事件,這個數量比起同期的13期長租公寓融資事件更為高頻。其中,融資金額超過億元的有10起,那么,在每兩起融資事件中,就有一家企業的融資金額超過了一億元。納什空間就是在2016年7月完成b輪2億元融資的,因此也成為了首家進入b輪的聯合辦公企業。
這與房屋租賃行業的發展何其的相似啊!這些大同小異的眾創空間都還處在燒錢找不到盈利方向階段,資本就開始瘋狂進入了。莫老爺每天在新聞上看到的都是,今天這個空間融資了幾千萬,明天那個空間估值10億刀,感覺經營者的精力全放在如何跟資本編故事上,同行間攀比的也是誰比忽悠來的錢更多。總之,沒有看到哪一家去沉下心真正為改善產品、改善體驗、改善年輕人的辦公生活而做研究。
好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莫老爺終于看到有一家品牌敢于做些創新和嘗試了。當大家都局限于發展集中式辦公空間的時候,納什空間跳出來發明了“分散式辦公生態”,此舉也使得它一下子把運營規模做到了全國第一。官方數據顯示,納什空間當前在管面積65萬平方米,所在的4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入駐企業已超過6500家。
什么是“分散式辦公生態”?大家看下圖就能明白了!即面向5至30人規模小微企業的獨立辦公空間,納什空間把它叫做“超級辦公室”,可理解為辦公租賃領域的自如分散房源模式。它的市場在于:1、當小企業慢慢變大,眾創空間便裝不下它了;2、專為那些對隱私性要求高的中小企業打造。眾創空間每天都有陌生的人來來往往,公司機密泄露了怎么辦?以及等等。


莫老爺個人覺得,集中式辦公租賃還是更像房地產的玩法,分散式辦公租賃則像互聯網的玩法,也只有后者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想想看吧,當你管理了一座城市所有分散的辦公室時,那是多么龐大的一個閉環生態。對了,莫老爺此前拒絕所有眾創空間的入駐邀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們都離莫老爺的住所太遠,據說最好的上班路程用時應該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想要就近辦公,也只有分散的模式能解決吧。
其實,集中式和分散式各有利弊的,如果能都涉入,那才是最完美的商業模式。再來看兩張納什空間“超級工作室”的照片~


與自如一樣,在迅速占領市場的同時,納什空間也一直在創造自己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1、自如的優勢是最快限度提高出租率,納什空間也是現在辦公領域出租效率最高的!這主要依賴于他們的設計、裝修、房屋運營流程。以北京為例,他們研究了北京全部小戶型(小戶型裝修效果圖)辦公空間主力戶型,這些都有設計預案,等于說他們的設計是前置的。且他們的設計也是標準化的,家具有標準庫,可以保證快速調配家具、施工用料。加之業主一般都會給他們免租期,這就能保證“超級工作室”從收房開始,最快可12天驗收交房,留有富裕的時間招商。
2、納什空間不像自如背后有鏈家,當然,這也是任何一家辦公租賃品牌都無法具備的優勢。不過,納什空間與諸多中介公司合作,這將為其帶來大量客源,經紀人方面,支付的傭金也不低于市面價格。
3、納什空間是首家推出app和交互式官網的企業,今年上線的官網可以做到一房一信息,全部真實拍攝,這是行業首例。
4、鏈家為租客建立的信用體系,納什空間也在跟進中。他們的設想是,未來可以利用數據庫里的企業房租繳費情況,與銀行等達成合作,以幫助信用好的企業拿到更多金融政策。納什空間也是行業首家推出房租金融產品的企業,可讓小企業分期支付租金。
“納什空間”是不是跟“自如”很像?莫老爺今天跟大家探討的這兩個行業都處在盈利迷茫期,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沒有失去競爭力。尤其是聯合辦公,數據顯示,2016年聯合辦公管理面積達到148.8萬平方米,增長率高達420%,而在全球范圍內,共享辦公空間過去兩年保持著年均30%的增長。
莫老爺以為,當大家都在摸索階段,誰的模式能夠走在前面,誰就能獲得最大的競爭力并占得市場份額了。最后,不要忘了思考這個問題:再給剛剛跟碧桂園森林城市簽署完合作協議的納什空間3年時間,你認為,它能把規模做到大于第2至第20名之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