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尤總您好,歡迎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隨著便裝網的不斷發展擴大,特別是移動互聯4.0上線以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平臺,我有一個老鄉是普通的裝修工,最近用便裝網APP開始接單了,非常的興奮,一定讓我轉達對尤總的敬意。

尤月林:謝謝,其實更應該感謝的是他們,是他們這些勞作在一線的裝修施工人員用汗水勾繪出了廣大消費者美好的 家居 生活,讓城市變得絢麗多彩富麗堂皇,也讓今天的整個裝飾行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我有機會能為他們做一點事情,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更方便的接到單子,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能更好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我還是非常高興的。
記者:便裝網做了什么事情才如此受這些裝修工人的歡迎呢?
尤月林:在整個裝飾圈,裝修工人相對來說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對現代化社會的認知程度,遠遠落后于裝飾公司的老板,一般情況下,裝修工人嚴重依賴于裝飾公司給他們的訂單,他們一方面因為信息獲取能力不足而不了解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由于信任度不夠而喪失了很多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機會。便裝網就在這兩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了客戶與裝修工人的直接溝通渠道,再就是對入駐便裝網的工人提前篩選把關,實際上就是便裝網承擔了一部分管理職能,讓這些常年散放在行業內的工人有一個相對比較統一的管理。工人有了可依靠的平臺和穩定的就業,心也就定了下來,只要能把自己當成平臺上的一份子,就會處處考慮平臺形象,也就能更好地為業主服務,好口碑就自然而然來了。客戶也為此節約了不少費用,所以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記者:尤總作為一個裝飾行業的資深人員,是不是對裝修工人有某種情結在里邊?我可聽到很多業主在抱怨裝修人工費用很貴的。
尤月林:人工費用確實一直在上漲,但業主直接付的人工費用并不是裝修工人的純收入,很多時候裝飾公司或者工長是要提取一部分利潤作為管理費用的。但優秀的裝修工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缺也是事實,技術成熟有經驗的工人師傅越來越少,年輕人選擇這個行業的也越來越少,農村城鎮化的進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條件的富裕讓裝修工人存在著青黃不接的現象。集中表現就是優秀泥瓦工和木工數量的減少,畢竟學習手藝需要一段時間。便裝網目前正在和一些教育機構合作,開辦了一些技術學校,爭取培養更多的裝修工人滿足市場需求。
記者:您剛才提到的業主對裝修工人的信任度問題,便裝網是怎么解決的?
尤月林:行內來講,業主一般不會與裝修工人個人直接發生業務聯系的,因為你是處在一個散兵游勇的狀態,沒有一個“組織”來做保障,業主是不放心的。再說,家庭裝修又是異常的復雜,涉及到那么多環節和工藝,一兩個人也做不了,所以業主都是找裝飾公司來簽合同,裝飾公司再去找裝修工。 現在,便裝網本身就是一個流量很大的平臺,可以說天然的就具有組織保障的功能,入駐便裝網的裝修工就不再是散兵游勇了。更主要的,便裝網在篩選裝修工的時候是很嚴格的,全部實名制不說,還要經過面試合格才行,不僅要有好的人品,而且要服從平臺的管理,遵守便裝網的規章制度。當然還要進行技術考試,施工工人講究的就是手藝,一定要有過關的技術才能進入便裝網平臺的。入駐以后,便裝網平臺還會為這些裝修工提供持續不斷的技術培訓服務,包括服務禮儀等在內的課程有很多了,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選擇這些工人為自己做服務。
記者:謝謝尤總接受我們的采訪,在談到裝修工人的時候,我深切感受到了您言談話語之間透露出來的人文關懷精神,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您的事業越做越大,讓裝修工人通過便裝網找到了家的溫暖。
尤月林: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