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跑靠的是耐力、短跑靠的是爆發力。對于家電企業來說,當前既要有耐力,還要有爆發力,并學會將這兩種力量打通后,變化成新的競爭力,最終拼的是商業智慧。
除了規模制勝、利潤制霸,接下來家電企業還能拼什么?商業智慧。
面對復雜而多變的家電業局勢,當前對于所有家電人來說,既要學會打持久戰,還要學會打游擊戰,更要學會在持久戰與游擊戰的快速變道換防中,找到新的節奏和出路。
這是戰略上的一套說法。對于家電廠商來說,當前更關心的則是落地的一套戰術,即快速見效的手段、方法。甚至,希望通過一場場活動的投入,就能盤活全年的市場銷售任務。
戰略有道,但經營則有術
從戰術的角度來看,家電廠商可以把握的大方向更為直觀:即要堅持長期的經營主軸不動搖,比如說產品領先、效率制勝、用戶為王、場景體驗;
這不是大道理,就是具體的落地之路,即在面向用戶這個唯一主角時,企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經營法則:產品的差異化、精品化是核心,經營的高效率、快捷是支撐;銷售渠道的場景化、體驗化才能破解線上網店與線下實體店的矛盾,讓各自“各得其所”。
同時,在面對一線市場的區域性差異,多變性局面,還要采取更為靈活而多變的市場經營法則,即要將地推、場促、動促等活動形式全面的打通。既學會借臺唱戲、整合并利用公共渠道的資源、政策性資源;還要善于自建舞臺、自我主導。真正將盤活市場、激活需求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真的要學會,走自己的路
在這一過程中,還存在一個恒古不變的商業法則:即如何把握變與不變的平衡點。這個靠的不是運氣,也不是實力,而是前瞻的商業智慧。既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盲目冒進,而是應該“順勢而為、應勢而變”,才能在長期的一線競爭中找到門道、總結經驗、把握技巧,活出自我。
比如說,面對當前這樣一個快速高端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浪潮,不只是簡單的高端爭霸一條路,還有高性價比、高品質、高差異化等多種道路。這個就需要家電廠商去自己探索,絕對不能簡單的一擁而上戰高峰,繼續走模仿和跟進的道路。
因為彎道超車從一開始對于所有家電企業來說,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縱觀最近20年的中國家電,以及世界家電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沒有一家企業是通過彎道超車實現崛起的,必須要學會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的蛋糕。況且,走自己的路,并不復雜和困難。
對于很多家電廠商來說,走自己的路,要的不是系統、全局的自我崛起,而是從最基礎的促銷、推廣、營銷、定價開始,逐步向產品、渠道、品牌等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套自我意識、自我能力、自我調整的體系和方法。關鍵要有自我發展的意識,才能在一點點突破中取得進展。
長跑之后不能停,要慢跑
在經歷了漫長的“馬拉松”長跑后,對于所有人來說,并不能馬上停下腳步,相反還應該繼續小步走出去,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突然慢下來的節奏。
對于經歷長達20多年的“快速擴張”馬拉松長跑的家電廠商來說,最近幾年的市場下跌、消費低迷,也正是這個道理:趁機修身養性、蓄勢謀變、變換招數。因為短時的下跌并不會真正阻擋家電廠商前進的腳步。
變換招數,只是第一步。因為在持久戰與游擊戰背后,甚至都隱藏著一個同樣的密碼,那就是變有道、不變亦有道。在變與不變中,自己要說了算:無論是基于一線市場營銷端的發力,還是基于智能制造產品端的引爆,或者是基于用戶粉絲化營銷的突破,都是可以嘗試的道路。
這些,又何嘗不是家電廠商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