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與傳統行業的融合,不是一家物流企業使用了信息技術就能實現,而是要實現將互聯網思維深植于物流行業中。作為最后一公里大件物流服務“專家”,日日順車小微始終遵循“互聯網+”是掌握人的ID,“物流+”是掌握物的ID的理念,首創場景化的配送模式,實現“人的入口”對接“物的入口”,開拓物流行業C2B新藍海。
掌握“物的ID”才能創造“互聯網+物流”的未來
如今提到互聯網,就容易想到流量,流量的背后是人,聚合人的行為成為人的入口;而除了要延展人的互聯網,還要織起一張物的互聯網,聚合物的行為,成為物的入口。“互聯網+物流”就是要以“人的入口”對接“物的入口”,最終創造新未來。
專家表示,“互聯網+物流”是要實現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這其中有個核心的切入口:用戶ID。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用戶都已經擁有了唯一ID——手機號。用戶唯一ID的出現,使物流企業有機會在一個三維的網格中不管用戶以什么樣的方式與其發生接觸,都能有效識別出來用戶的身份,并建立關于用戶的完整畫像。
很顯然,“互聯網+”掌握了人的ID,在“互聯網+物流”的場景下,“物流+”則要去掌握物的ID,進而實現產銷“對口”。眼下中國企業的“互聯網+物流”浪潮風起云涌,觸動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利益與訴求,更讓他們有了充分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因需而變,把消費者變成設計師、體驗師甚至是產品構架師,這種過去的偶然事件正成為必然。在物流行業,主導這場革命的日日順車小微成為標稈。而日日順所做的,是破解傳統物流業的一道難題——以場景化配送模式全面掌控“物的ID”,找到了“互聯網+物流”的突破口。
日日順實現“人的入口”對接“物的入口”
從政策背景來看,目前國家積極實踐的“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就是“供需錯配”問題。日日順車小微通過將用戶前置,融入配送服務過程,建立消費者、商品以及服務人員即時的移動交付場景,實現了真正的供需匹配,為“互聯網+物流”的實現創造了基礎。其中,日日順首創的場景化配送模式,實現了“人的入口”對接“物的入口”,創造的是更高層級的有效供給。
在實現有效對接的基礎上,日日順上線智慧物流迭代系統,讓用戶能通過網絡清楚地知道自己購買的商品正處于哪個環節、位于何處等信息。此外,用戶可以通過全流程可視的信息平臺實時追蹤到自己產品的信息,進而有效安排自己的時間。除了全流程掌控商品之外,用戶還可以提前聯系送貨司機,調換送貨地點與時間,而無需再通過賣家、客服中心等渠道,實現以用戶為主導的精準送達。業內專家表示,物流行業的真正想象力在于“C2B”,日日順車小微通過搭建支持用戶自提、一單多址等多場景配送體系,顯然已經觸到了“C2B”的精髓,讓用戶在整個配送環節有了話語權,實現了用戶體驗的全面提升。
“互聯網+”時代體驗升級,物流行業硝煙四起,而最終能夠獲得先導性力量的前提是誰先進行模式的轉換。日日順車小微的場景化配送模式就是在全球范圍內逼近成型的第三種“互聯網+物流”范式,因此我們真切地體會到,它根本不是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之類的微觀邏輯,而是具有調控和整合宏觀格局的潛能。從當下來看,以日日順車小微為代表的場景化配送模式的出現,正全面掌控“物的ID”,開啟了物流行業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