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商品房從瘋狂走向平穩的今天,紅紅火火了近20年的 家裝 行業也進入了寒冬,許多曾經全國布局的 家裝 公司也已風光不再,經營業績每況愈下。與此同時,一些新型的 家裝 公司卻異軍突起,其中最為杰出的是哈爾濱的麻雀裝飾和福州的有 家裝 飾,這兩 家裝 修公司單店規模都超級龐大,經營場所面積和員工隊伍都讓業界深感震撼,因而市場上有著“南學有家,北看麻雀”的說法。
以福州的有 家裝 飾為例,早年也是做傳統型的 家裝 業務,定位中高端市場,公司只有幾十號員工和百余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業績也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在經營了十幾年后的2011年,公司老板何燁先生領導企業開始轉型,調整了市場定位做大眾需求市場,把原來的提供設計與施工服務,延伸到建材銷售,再發展到如今的建材家具軟裝的產供銷經營,公司辦公場所萬余平方米,家具軟裝賣場占地20畝,總部員工達千余人,占據著當地最大的市場份額,形成了一個 家裝 業的巨無霸企業。
當傳統型家 家裝 公司經營狀況走向萎縮之際,有 家裝 飾卻連年實現倍增式增長。南方“有家”和北方“麻雀”的崛起,讓已經進入低迷的 家裝 行業有了興奮劑般的刺激,近年來全國各地 家裝 公司紛紛轉型,從原先的小薇型公司全國布局向做大單店規模深挖市場轉變,加上一些互聯網 家裝 企業的出現,中國 家裝 市場迎來了全新的時代。
和所有的行業一樣,當 家裝 業出現堪稱大佬的領軍企業出現時,模仿者總是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全國各地前去有 家裝 飾明察暗訪的同行不少,一些人實地查看一番后就依葫蘆畫瓢般的付諸行動,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去大佬的企業里挖些人才,有著后來居上的雄心壯志者不在少數。結局也必定和所有行業一樣,能夠成功的企業總是少數,能夠成為大佬的更是微乎其微。
一些 家裝 企業經營者知曉我是有 家裝 飾的戰略顧問,總喜歡找我談談他們的偉大構想,希望我能幫助他們指點迷津。如有裝修公司叫我幫助他弄到有 家裝 飾的報價資料,我就告訴他“你缺的不是有 家裝 飾的報價資料,因為你沒有有 家裝 飾的硬件基礎,有 家裝 飾的價格你是跟進不了的”,有些則問我有 家裝 飾里哪些人可以挖得動?我則告訴他,有 家裝 飾不是依賴某個人才做大起來,一個企業的龐大不是他擁有多少杰出的人才,而是這家企業的平臺能夠讓普普通通的員工變得很優秀,如果你沒有這個平臺,有 家裝 飾的員工到了你的公司就會變得無所作為。諸如此類的企業不少,實際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完全模仿他人而獲得成功。
家裝 企業的轉型是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的客觀需要,但企業如何轉型?模仿還是創新?答案其實是不言自明的。從 家裝 市場來看,中國一二線市場的擴張已過了高峰期, 家裝 市場的需求總體上出現放緩,原本是中高端市場的熱門樓盤大都在城市中心區域,這些區域如今基本改造完畢, 家裝 的中高端市場需求自然出現大幅度萎縮,期待二次裝修的市場出現,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整合才能形成,也可以說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等待,這個時間又是許多 家裝 企業所等待不起的代價, 家裝 企業向大眾需求市場即中低端市場進發,這是客觀需要的方向性抉擇。原本在中高端市場享受著高額利潤帶了驚喜的裝修公司,能否接受中低端市場的微利和麻煩?
在有 家裝 飾此類 家裝 巨無霸企業已經成型,并開始向外擴張的今天,模仿者要在行業老大的眼皮底下與之較勁,這個難度是非同一般的,因為市場老大不會再同個區域給你時間去慢慢長大,對于模仿跟隨者來說,成功已經不僅僅取決與你自己做對了什么,還取決于市場老大是否也在做對了什么。
如今個別 家裝 電商企業又取得了模式創新的成功,并在資本后盾的有力支撐下快速奔跑,傳統企業想跟風也都只能自嘆少長了兩條腿。因而, 家裝 企業的轉型雖然是市場情勢所迫,但在如何轉型的問題上,我始終認為創新才有出路,模仿必然死路一條,如果只想模仿而獲得成功,成功的概率將會是很低很低。---------本文摘自財經作家許孫鑫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