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是一門技藝,而蒸菜又是烹飪中的珍寶。
“蒸香酥雞”“清蒸烤鴨”“四色芙蓉蛋”“魚片蒸蛋”,來澳斯威爾中山烹飪實驗室近十來天,已學到了不少蒸菜,看筆記本上記的都是滿滿的烹飪方法和心得,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未學烹飪之前,我從不知道烹飪中有這么的技巧和趣味,在學烹飪之后,我已由一個標準的吃貨,變為一個懂得享受烹飪過程的“廚癡”了。
然而說心里話,學習烹飪這一門課,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并不是發自于內心真正的熱愛。文學、攝影、音樂、戲劇,那才是高雅的藝術;“腰膀圓,脖子粗,不是廚子,便是伙夫”,烹飪是門什么東西?難道做菜煮飯也是一門藝術嗎?
帶著這個疑問,澳斯威爾烹飪實驗師的美食老師耐心的給了我解答,烹飪不但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高深學問”的藝術呢?根據蒸汽量的大小有“足汽蒸”和“放汽蒸”;根據風味特色就有“清蒸”、“粉蒸”和“旱蒸”;根據具體做法又有“粉蒸”“扣蒸”“包蒸”“清蒸”“釀蒸”“造型蒸”。
學習的人中既有朝九晚五上班的白領,又有在家帶幼兒的寶媽,還有幫兒子媳婦做飯的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上課時,學生都興味盎然,踴躍提問,老師每講一個步驟,他們都很努力的在記著。但是居然有人分不清步驟,是先加醬油還是在食物蒸熟之后再加呢?其它人都爆出陣陣的笑聲,但是美食老師沒有笑,還耐心的解答了,大約只有不經常做飯 的人,才會這樣基本的常識都分不清吧。
演示的時候更有趣了,老師教我們先將澳斯威爾蒸烤爐打開,怎么樣加水,怎么樣開關,怎么樣實現蒸烤爐各項功能。從早餐開始,我們先要學習的是蒸包子,饅頭和蛋糕、蛋羹、蛋撻,這些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前期工作卻是要做好,比如做蛋羹:雞蛋和面粉的配比和攪拌的時間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我一開始的時候手忙腳亂,因為平時進廚房的時候真是不多。蒸魚的時候忘記放醬油了,蒸蛋的時候又忘記放鹽了,但是大家都能夠愉快的相處,細心的指正,相互的學習。
十來天時間,也記了幾十個菜譜,但是做出來的菜味道卻怎么樣也比不上美食老師,哪怕是老師全程在身邊指導,也相去甚遠。我很是不解,老師說,“烹飪,尤其是蒸菜,要在細節上下功夫,鹽放多一點和放少一點,蒸的時間多一分鐘和少一分鐘,味道將完全不一樣啊。”我恍然大悟。
澳斯威爾蒸烤爐采用第三代“微鍋爐”技術,與微波爐蒸汽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之前不明白,豬蹄蒸40分鐘就熟了,為什么還要蒸60分鐘呢?因為蒸的時間不夠,香味就溢不出來,味道不能深度的滲透進肉里。
澳斯威爾蒸烤爐烹飪學院的學習經歷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分汗水才有一分收獲。真正深入了去學習,才發現烹飪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蒸菜,既要保證色香味俱全,而又要在食物的蒸熟程度恰到好處,還真不是非大師級別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