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一則長圖文引起了寶媽群體的熱切關注,一些大V和媽媽圈網紅第一時間轉發了此條微博,許多媽媽在這則微博下熱烈討論,感慨終于發現了孩子視力下降的元兇。而這則長微博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就是“藍光”。
隱形的“視力殺手”
藍光是什么?沒看過這條微博的人可能還不太清楚,實際上,我們每天都會面對“藍光”——它是可見光的一部分,在光譜上處于400nm-500nm之間的波段。它波長短、能量高,浴霸、平板顯示器、LED霓虹燈、熒光燈、液晶顯示器、ipad、大屏手機等的背景光源,都含有藍光,而415nm-455nm之間的藍光對人眼有害。
讓媽媽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LED電視屏幕散發的藍光會影響孩子的視力。
長微博中提到,央視《消費主張》欄目請到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哲,為觀眾科普了藍光傷眼的事實:藍光不僅容易被少年兒童的晶狀體吸收,還會透過玻璃體損害孩子眼底的黃斑部。相對成人而言,少年兒童的眼睛還很脆弱,藍光透過率可達70%~80%,藍光更容易對他們的視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其實不止長微博提到的《消費主張》欄目,山東電視臺、臺灣中視等電視臺也曾邀請權威眼科專家為觀眾講解藍光危害。專家提到,藍光照射除了會造成視力模糊退化、干澀、紅眼,還可能導致多種眼疾甚至誘發白內障;另外有害藍光對褪黑素的抑制作用也會影響睡眠質量,進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媽媽需知的“護眼經”
眼睛是心靈之窗,良好的視力也是許多高收入工作的隱性門檻,幫助孩子呵護好眼睛,是每個母親的心聲。但是,既然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無法離開各種屏幕,又該怎樣幫助孩子保護視力、減少藍光傷害呢?
長微博中提到,多參加戶外活動、補充維生素可有助降低藍光對眼睛的負面影響。但是治標更要治本,從源頭上解決藍光傷眼問題的方法,就是盡量避免使用散發有害藍光的設備,轉而選用一些有護眼技術支持的屏幕。比如采用OLED自發光材質打造的新型有機電視,像創維、LG等一些廠商都已經研發上市了此類產品。OLED表面上和LED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卻大不相同,它不使用藍色LED背景光源,而是通過無數個能夠自發光的素點呈現精彩畫質,產生的藍色光波段集中在460nm處,不屬于有害藍光,對人眼危害很小。國內廠商中,創維在OLED方面的技術研發能力遙遙領先,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OLED的量產。
當然,保護視力最重要的措施,還是養成少年兒童良好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觀看屏幕、使用正確的閱讀姿勢、關注用眼環境、適當休息眼睛、擺脫手機依賴,對視力保健都具有重要意義。
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是每個媽媽的心愿,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保持身心健康,更是所有明智媽媽的選擇。
有人說,今天的少年兒童是將要觸摸未來的一代。科技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人們獲知信息的方式,但“觀看”永遠是最直觀、最有效的途徑,如今日新月異的VR、AR、裸眼3D等技術都是基于視覺體驗的增強而作用于人的,作為將要觸摸未來的一代,有條件享用最新科技產品,卻沒有良好的視覺感受力將是一種遺憾。世上沒有一個母親會容忍自己的孩子帶著這樣的遺憾長大。隨著對藍光傷害的認識不斷加深,相信越來越多的媽媽會關注孩子用眼健康,把潛藏的危險阻隔在家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