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阿里巴巴已經摩拳擦掌,早早地提出將在11月10日“雙11”前夜召開雙11晚會,并請來馮小剛作為總導演,以消費者互動、多屏的體驗等元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預熱籌備,挖掘雙十一更多的玩法與爆點。
“雙十一晚會”的提出,預示著阿里巴巴對該節點的態度與操作將迎來轉變。從以往的商家與消費者的買賣關系,提升成一種文化、交流互動、營銷傳播的層次,而對于參與本次狂歡的電商商家而言,如何適應、配合阿里的趨勢,將成為銷售以外需要考慮的方面。
移動化,碎片化
據了解,在過去的兩個季度,天貓無線增速將近2倍。2016財年,天貓APP希望能夠繼續領跑B2C市場,定位將從購物入口向品牌旗艦入口發生轉變。而雙十一作為一個擁有巨大引流作用的節點,龐大的數據將為阿里提供一個轉型的契機,起到轉型方向的指使作用。
而往更淺的方面來說,雙十一活動期間,如何讓更多不坐在電腦前的消費者,拿起手機,參與其中,甚至讓這種在碎片時間、移動端形成交易的現象變成常態,將會是阿里巴巴所大力推動的一點。而對商家而言,雙十一期間的爭分奪秒,更加需要發揮移動端的優勢,讓商品終端更適合于這種情況下瀏覽的消費者,充分發揮雙十一本身的“價格”標簽。
品牌與個性定位
“雙十一晚會”,拋開營銷的影響,其本身就是一場為聚焦消費者眼球的公開表演,同時也是一場阿里巴巴對于雙十一態度的發聲演講。無論其內容如何精彩,形式如何多變,其最終目標也是為塑造整個電商環境及旗下品牌的形象展現。
另一方面,近年電商品牌也愈發趨向成熟,這場發布會的作用也應該是為天貓、淘寶旗下的各大電商品牌作背書。而對消費者而言,品牌從識別貨物的質量、服務的作用,也提升到了一種文化追求與生活追求,因此,在本次雙十一,商家應該在沖擊銷量同時,利用爆發性的流量支持,更多的為打造品牌形象,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準備。
優惠
對于日益精明的消費者與日益發達的信息獲取渠道,本次雙十一期間的優惠將是考驗商家的最大難題,同時也是在海量參與者當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從單純的價格下調、到繁瑣復雜的各樣優惠措施,如何更好地獲取消費者的關注,并從中轉化成有效的消費,在雙十一如此大的消費體量下,更考“內功”。對于往年在價格戰中占據優勢并躋身前列的品牌,如去年的小米、華為、海爾、林氏木業,在本年雙十一將會用什么樣的優惠手段、營銷形式,更像是一場“期末考試”,考驗他們的“軟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