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海外訂單已不足以支撐企業發展,而國內市場仍存在諸多變數。在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方式展開跨界競爭的風口,家具行業路在何方?面對家具市場整體不景氣的趨勢,東莞家具業需要及時進行轉型和變革,而不僅僅是按照原有的發展軌跡靠慣性運行。
筆者認為,消費者對于傳統家具產品的需求正在發生改變。過去相對簡單和統一的剛需性需求正逐步轉變為更加復雜更加個性化的需求。這也使得家具行業需要更加“以人為本”,讓家具的設計風格能夠跟個人性格喜好更加匹配。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具這個構成人們生活的重要元素,包含了太多現代人對生活的感慨和追求,所以人們對其精致程度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智能 家居 ”這一概念自1984年由美國聯合科技公司提出后一直處于“徘徊期”中,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智能 家居 的偉大圖景也只保留在電影橋段和大眾的想象中。
直到2014年1月,谷歌以32億美元天價收購生產智能恒溫器和煙霧報警系統的初創企業Nest Labs,正式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智能 家居 ”的風潮。隨后一年半時間里,三星、微軟、索尼、蘋果、小米等紛紛也公布了自己的智能 家居 戰略和產品。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智能家具這個高科技含量、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產品也會迅速“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比之下,傳統的家具企業則將更多精力放在材料的更新和產品外觀設計的改變上,并保持穩定的增長和持續的收益狀況。但是, 家居 企業原來這套打法在智能 家居 時代能否保全自身?
面對并不樂觀的傳統家具業市場,東莞部分企業已采取應對措施。例如東莞城市之窗家具特設名為易格的 家居 品牌,專門銷售功能家具和智能家具。城市之窗總裁趙家堯表示,易格家具推出后很受年輕一族的歡迎,產品的科技含量也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在智能 家居 時代,堅持傳統家具產品的企業并非毫無出路。但隨著消費者注意力和體驗要求的轉移,傳統 家居 產品逐步邊緣化,品牌影響力日趨下滑。這一批傳統 家居 企業可能逐步淪為智能 家居 品牌代工的生產配套。
然而, 家居 就是 家居 。 家居 產品不管多智能,都必須將 家居 產品的基本功能放在首位。傳統 家居 企業在這方面無疑以豐富經驗占強烈優勢。傳統 家居 企業尚存轉機,盡早布局智能 家居 ,提前在產品設計、材料研發、技術積淀、人才培養等方面下功夫,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