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有建筑改造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推動我國既有建筑改造工作健康快速發展,8月8日,“既有建筑改造政策法規與市場機制創新研討會暨中國既有建筑改造產業聯盟大會”在北京開幕。住房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長李秉仁說,從宏觀層面講,今年乃至“十三五”時期,我國住房建設和住房保障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城市棚戶區改造包括城市舊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從中觀層面考慮,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老舊住宅樓適老性差的現實已擺在人們面前。目前,京、滬等大城市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已達15%左右,大量多層住宅建筑沒有安裝電梯,老人上下樓舉步維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安全和質量。從微觀層面觀察,房屋功能不完善、居住環境差、停車難等問題突出,難于實施現代物業管理,城市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難以保障。所以,既有建筑改造將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經濟轉型支撐點和關乎民心民生的國家戰略工程。

既有建筑改造分為公共建筑的安全節能改造、居住建筑單項或綜合改造,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公共建筑方面,以前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筑,多為不節能的普通玻璃幕墻結構,普遍存在能耗高、安全隱患大等問題,公共建筑改造主要集中在這類建筑,居住建筑改造方面,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陸續進行了居住功能、建筑安全性能、圍護結構節能、設備設施、環境性能等改造,但囿于經費等各種原因,很多改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這些居住建筑改造主要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開展,目前還沒有形成全國性的大規模推廣。尤其是舊有住宅包括加梯加層在內的綜合改造,還處于探索階段。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發展和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孫克放說,我國居住建筑改造之所以停留在“試水區”,還沒有進入“深水區”,主要原因是綜合改造項目建設涉及業務主管部門多,協調起來頭緒多、難度大。比如正在探索的加梯加層改造,就涉及土地管理中的二次開發、房屋管理中的產權登記、規劃管理中的容積率、建筑間距等一系列問題。既有建筑綜合改造不同于新開發建設項目,各相關業務部門的政策法規及程序上面臨一些突破。“既有建筑改造政策法規與市場機制創新研討會”的與會領導專家和企事業單位代表,對我國既有建筑改造如何由“試水區”向“深水區”推進紛紛獻言獻策。代表們結合北京、天津和上海地區的實踐經驗,探討和總結了對下一步工作起到指導引領作用的市場機制、辦法及市場運作模式。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房保障和公共住房政策委員會秘書長趙路興認為,為解決和突破我國既有建筑改造所面臨的困難和瓶頸,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目前急需一個能整合融合既有建筑改造上下游各個環節、貫通整個產業鏈的專業平臺,中國既有建筑改造產業化是行業的需要,也是大勢所趨。這次研討會為我國既有建筑改造有關政策法規與市場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和解決方案,對既有建筑改造的規模化開展和深層次推進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新型房屋科技建設投資聯盟理事長兼秘書長范忠福說,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新興事業,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當前宏觀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通過自主創新,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可以拉動投資和消費,既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拉動諸多行業發展、形成經濟增長的產業鏈,解決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又可以增加就業,順應人口結構變化,實現人民安居和社區養老。既有建筑改造,尤其是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面臨著有關政策法規、管理機制、標準規范和資金來源渠道等問題,亟需研究和解決。比如,加梯加層改造,涉及土地二次開發、容積率和建筑間距、產權登記、資金來源及管理模式等問題。需要制定地方、企業、行業乃至國家標準規范、編制施工導則,研發關鍵技術及配套工藝等工作。需要一個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工作平臺來帶動推動整個行業的工作健康快速發展。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新型房屋集團有限公司以政策性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具有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涵蓋城鄉房地產開發,新型房屋開發建設、國家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保障型住房、新型環保節能建筑材料開發、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新能源開發應用,污水處理環保技術開發,節能投資管理等領域。中國新型房屋集團所生產的新型房屋建材材料已拓展至海外,遠銷沙特阿拉伯、南非、歐州等國家。踐行“央企市營”模式及“國進民進”的經營理念,致力于為保障房建設、新農村建設、海島建設、建造學校醫院、舊城改造、抗震減災建設、節能環保智能化建筑等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攜手民營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共生多贏。借助集團品牌、資源、綜合成本等優勢,通過整合深圳、湖南、重慶、四川、貴州、河南、江蘇、浙江、上海、新疆、福建、云南等省市的近二十家控股企業資源,初步形成包括保障型住房、棚戶區改造、政府三舊改造、養老地產、文化地產及配套設施在內的國家政策性房地產開發建設板塊,隨著水泥、玻璃等傳統建材產業的規模形成,目前作為世界第二大建材商的中國建材集團決策層已經將中國新型房屋集團的國家新農村建設(契合國家決策層的新型城鎮化概念)、新型房屋等主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列為今后發展重點板塊。中國新型房屋科技建設投資聯盟組建和整合了策劃、設計、地產開發、建筑、工程、裝飾、照明、污水處理、智能建筑軟件研發等房地產產業鏈專業隊伍,計劃成立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發展規劃、招標委員會、商業開發委員會、產業園區委員會、咨詢委員會、供應商等委員會和中國產業科技大廈,成立門戶型中國產業信息化官方網站。組建中國建材科技置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建材深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建材上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和美國、德國、新加坡、韓國等100余個國家新型房屋產業化投資管理平臺。在海內外發展中國科技之家、中國北斗科技中心、中國產業總部、全球華人之家、中國聯盟之家五星級商務連鎖酒店,建設中國科技會展中心、中國科技裝備采購洽談會、中國產業總部大廈、專家公寓和新型房屋科技企業配套住宅等綜合體。面向全國開展投資開發與配套建設工作,建設各地北斗科技城、各地智慧城、老年中心、清華附中、301遠程健康中心、中國海綿城市、中國科技城、中國低碳環保生態城項目。

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范忠福說,近幾年來,傳統房地產產業扮演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火車頭的角色。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目前的發展,無論是理念上還是方式上,都還是粗放型、消耗型的發展,這樣的發展方式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社會公平等因素日益增強的影響和制約。我國傳統的磨坊式的房地產產業發展方式,是建立在傳統磨坊式的城市化模式基礎上的,是一種面包面粉式的發展方式。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也恰恰給傳統房地產產業的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定位,新型房屋產業這一新型產業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和時機,新型房屋產業本質上是服務業,新型房屋產業具有服務和金融雙重屬性,整合資源、服務運營、金融支持是房地產的重要功能;新型房屋產業的價值是貫穿于土地運營、項目開發、后期運營三個階段、全壽命周期的價值。傳統房地產只有“房”,有“地產”,而沒有“新型”,的概念;新型房屋產業的本質功能和價值,即為產業和城市發展服務的,整合資源、服務運營、金融支持的功能與價值被抬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而這些功能和價值,是新型房屋產業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功能,是房地產最具動力也最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在中央推進城市化戰略的背景下,既有建筑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和全新的市場定位以及全新的管理和發展理念鍥而不舍的走一條適合于中國房地產集體轉型的道路,并在此領域做出了許多的探索和創新,總結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案例,中國新型房屋科技建設投資聯盟秘書處將聯合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供銷集團、中國新興集團、中國建設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加快投資建設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應用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把城市老舊小區的智能化、信息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建設全面推進。也將這些案例建成了行業的實戰教學基地,促進了新型房屋企業自身的重塑與可持續發展,推動了行業的轉型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既有建筑改造,給新型房屋產業轉型和創新創造了巨大的機遇;新型房屋產業的創新,又為新型城鎮化注入了持續的動力,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的互動,對實現新型城鎮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新型房屋產業的轉型創新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都離不開改革。制度性、結構性改革是推進新型房屋產業轉型創新和新型城鎮化的內在動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從2015年下半年全面起步,中國新型房屋科技建設投資聯盟秘書處在全國各地省、市、縣建立或控股一批規模較大的投資公司、開發公司、建筑公司、設計院所、招標采購、物業管理及門窗、電梯、新型建材、智能產品、防水、監理、裝修、消防等項目單位合作共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實現多贏。改革不可能憑空而降,需要從實踐中積累案例、總結經驗,邊干邊改。要明確方向、累積共識、解放思想,鼓勵既有建筑改造和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探索和實踐,在實現自身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也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創新、為和諧社會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