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飄紅了西山與蒼穹接壤的天邊,一整片霞光讓天地親密相連。下班后,我去幼兒園接了兒子后,在開往回家的車上,兒子手舞足蹈地描述著他在校園的諸多趣事。到家門口時,兒子迫不及待地用手指觸摸門上的屏幕,家門自動開啟,兒子拉著我的手大步跨入家里,地暖自動打開,整個屋子立刻暖和起來,電飯煲勤勞的烹飪著今晚的晚餐,電視開始播放兒子最喜歡的動畫片……
相信這樣美好的畫面曾在你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讓你會心一笑。但這不止存在于想象當中,這樣美好而智能的場景正在三步并作兩步朝我們奔來,這就是物聯網、智能化、大數據的全球趨勢下,智能 家居 再日常不過的未來場景。
而你有沒有發現,未來的智能 家居 場景,完全是無感化的體驗,不再需要用手機或者其他設備遠程遙控,不再需要你費心提前設置,從開門一個簡單的指紋按壓動作開始,一整套的智能 家居 設備自動開啟,仿佛新世界的大門為你打開。
你猜到了嗎?所有場景的觸發點自然是你指紋按壓上去的一瞬間,也就是說,所有無感化卻精準的家庭場景判斷和控制都來源于你家門上的那把鎖。
既然智能鎖在萬物互聯的新世界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而普通消費者對智能鎖并無具體概念,那么接下來我們將深度來分析一下智能鎖的分類與未來發展。
按照開啟方式,智能鎖分為兩類:手機開啟、生物識別開啟。
一、WIFI、藍牙連接的手機開啟智能鎖
藍牙鎖和WIFI鎖已經屢見不鮮,在歐美國家的公寓常能見到。以丹麥智能鎖制造商Poly-Control生產的智能鎖Danalock為例,在智能手機上安裝Danalock的APP后打開,APP上有一個綠色和一個紅色的按鈕,分別標有“open”和“close”,用戶只需直接點擊開、關按鍵,就能對家門進行直接控制。另外,用戶將應用上的虛擬鑰匙發送給安裝這款應用的朋友手機上,朋友攜帶手機走進藍牙或者WIFI覆蓋區,門就會自動打開。這樣即使用戶緊急出差,沒來得及安置家里寵物的話,用戶的朋友無需一把物理鑰匙,也可以開門幫助照料家里的寵物了。
聽起來似乎非常方便!但潛意識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兒,對于有一定IT常識的族群,稍加思索會反應過來:用手機對門鎖主機進行控制的設置,實際給云端留下來致命的安全漏洞,讓黑客有機可乘,一個普通水準的黑客只要心攻擊你的手機,你的家庭安全和云端數據安全都將毀于一旦。
所以目前市面上很多安全系數較高的智能鎖都有意將主機與手機之間的互動由雙向技術隔離成單項控制,也就是說主機可以向手機發出指令、推送信息,但手機卻不能反過來向主機發出指令,這樣就從技術層面上杜絕了一切云端漏洞和安全隱患。
二、生物識別開啟的智能鎖包括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三種不同生物特征識別智能鎖
1 、人臉識別智能鎖
人臉識別在科技圈熱門已久,支付寶的人臉支付、微軟辨別年齡的網站How-Old.net、周鴻祎奇酷手機的人臉識別……在智能鎖具領域,加拿大聯合數字識別系統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人臉識別智能鎖UDIS-V6,這款人臉識別鎖可以更精確快速的識別面部信息,不受光線強弱、皮膚色調、面部毛發、發型的影響。目前,人臉識別智能鎖正在逐漸應用于企業、政府以及財務室、機要室等領域。但由于生產成本較高,人臉識別智能鎖市場價在5000元以上,對于普遍的家庭而言,價格過于昂貴,消費者接受度很低。
另外,從安全性方面考慮,人臉識別技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據人民法院報中國法治客戶端報道,趙薇老公黃有龍被告上法庭,原因是有人買了他的房子,卻遲遲無法入住,因而提告,要求黃有龍騰退房屋。看上去是黃有龍無理,可這房子卻不是黃有龍賣掉的,而是他的司機賣掉的。司機為何能賣掉黃有龍的房產呢?究其原因,竟然是該司機冒充黃有龍到公證處,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辦理了委托公證證明,委托另一人將房屋賣給了武某。
其實,人臉識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有兩大安全隱患。
①相似性。 在人臉識別系統中,對相似度高的臉容易出現識別誤差,比如雙胞胎,就是一個繞不過的難題,也有網友調侃說人臉識別能夠區分王珞丹和白百合嗎?汗……這個還是沒有問題的。
②可復制性。 隨著3D打印技術的日益成熟,精密的復制人臉完全不在話下。想象一下,如果誰偷拍了我的映像,帶上3D打印的面具到處刷我的臉卡,肆無忌憚的使用我的支付寶,不由驚出一身冷汗。從這個層面來講,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漏洞著實讓人擔憂。
綜上所述,人臉識別技術要想廣泛應用于家庭安防領域,必須解決以上兩大安全隱患。
2 、虹膜識別智能鎖
在今年4月份的ISC West大會上,韓國技術公司KT&C發布了一款具備虹膜掃描功能的獨立門鎖,名叫KEES。真正意義上將以前在好萊塢諜戰大片中才能看到的金庫和機密室的虹膜掃描開啟模式帶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當中。
這款門鎖采用了SRI International所研發的“Iris-on-the-Move”虹膜掃描技術,外型頗具未來感。
虹膜這個生物特征,要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加安全,只有 DNA 才能超過它。在人體生物特征識別領域,認假率(false accept rate)是十分重要的指標,它的數值越低,就代表識別越精確,也就越能減少出錯的可能性。虹膜識別的認假率為 1/1500000。因此,虹膜識別在智能鎖領域具備高安全性的技術優勢。
當然,虹膜技術的應用也有以下缺點:
①要昂貴的攝像頭聚焦,一個這樣的攝像頭的最低價為7000美元;
②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而使可靠性降低;
③長期掃描可能對眼睛不宜;
④要較好光源才能讀取。
綜上所述,虹膜識別智能鎖因為高昂的成本以及別扭的用戶體驗(回自己家還要彎下身子對著小洞,睜大眼睛接受光波驗證),短時間內很難普及到千家萬戶。
3 、指紋識別智能鎖
今年9月28日,淘寶眾籌平臺上線一款新興的智能門鎖——曼申云智能鎖iLock A,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從物理形態上來看,它是一把指紋鎖,其便捷性和創新的智能化特點使得它截止到今日,已經在淘寶眾籌上突破了1000萬的銷量,支持人數達3萬多人,創造了淘寶眾籌又一個奇跡,被業界稱為“曼申現象”。
當然不僅僅是曼申,三星一年在中國也能賣掉8萬把指紋鎖,相對于虹膜識別和人臉識別技術,顯而易見指紋開啟的智能鎖在普通家庭的應用更為廣泛,當然,價格相對便宜是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并非如此。
①指紋識別技術歷史悠久并十分成熟。 實際上,從19世紀中葉人們就開始了對指紋的研究,并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論:1、唯一性:沒有任何兩個手指的指紋紋線形態是一致的; 2、不變性:指紋紋線的形態是終生不變的。 這兩個重要的研究結論使得一些國家的政府開始使用指紋來進行罪犯鑒別,如阿根廷在1896年、蘇格蘭在1901年。其他一些國家在二十世紀上葉紛紛引入了指紋識別技術來鑒定罪犯嫌疑人。
1980年以后,隨著個人計算機和光學指紋采集器的發明,指紋識別技術開始進入了一些非司法領域。1990年后,廉價指紋采集器和計算比對設備以及相應的匹配算法的出現,使得指紋識別技術走向了基于民用的普及應用。
21世紀的當下,指紋識別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政府、企業、家庭等,而指紋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②指紋識別技術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唯一性和不變性之外,指紋識別技術易于獲取指紋樣本、易于開發識別系統、實用性強;識別指紋的模板(樣本)不是指紋圖,而是從指紋圖中提取的關鍵特征。這樣,使得存儲指紋模板的存儲量要遠小于存儲指紋圖。讀取指紋時,用戶必須將手指與指紋采集頭相互接觸,手指與指紋采集頭直接接觸是讀取人體生物特征最可靠的方法,最有效的防止了盜取指紋圖像的風險。由此可見,指紋識別技術是目前最方便、最可靠、非侵害和價格便宜的生物識別技術解決方案。
綜合分析完遠程開啟、生物識別開啟兩種主流智能鎖之后,顯而易見,在開啟方式上,指紋開啟絕對是未來民用市場的主流趨勢,但未來智能鎖僅限于指紋開啟的功能嗎?它的理想模型應該是怎樣?它又該如何順應物聯網時代潮流更智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
筆者認為以下4大屬性將是智能鎖發展的主要方向。
1 、高安全性。 家是人類心靈的港灣,門鎖作為“港灣”的入口,安全性將是消費者第一剛需。不論是藍牙、WIFI等遠程開啟,還是虹膜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技術,都必須解決上面提到的潛在安全問題。綜合對比考量,指紋識別技術帶來的高安全性與高穩定性能再次被證明代表了未來智能鎖的趨勢。
2 、互換性。 由于中國對鎖的型號沒有統一標準,導致中國鎖具因長短、大小等加起來有100多種型號,這也導致了中國換鎖的成本很高,成本高并非指價格,而是由于鎖芯互換的適配度太低,導致每次換鎖的時間成本高昂,而且在門上一番開孔打洞之后,最后能換上的可能性只有50%。以上原因,導致大部分家庭不敢輕易更換指紋鎖。所以未來的智能鎖,必須具備高度適配性,并且讓安裝這件事變得更加輕松才行,而上面提到的剛剛開創淘寶眾籌又一個奇跡的曼申云智能鎖iLock A,就是因為它的物理形態僅僅為一把鎖芯,和門的適配性達到了99%,并且十分鐘內用一把螺絲刀就可以輕松安裝,因而具備了未來智能鎖的便利性特點。
3 、智能人性化。 僅僅主打便捷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為什么孫正義和馬云聯合推出的具備情感感應功能的機器人能引起大眾巨大反響的原因。在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未來帶有人情味的智能化產品必將是人們共同的選擇。還是以曼申云智能鎖舉例,很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它在淘寶眾籌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與手機連接之后的創新智能,它可以將每一個家庭成員出門和回家的消息自動推送到其他家人手機APP上,從而具備了人文關懷和社交屬性,而它通過手機遠程報警的功能也打破了外界一直調侃鎖具“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弊端,滿足了人們心理上對“安全感”的需求,這也是未來智能鎖不可獲取的特征。
4 、場景識別。 回到我們這篇文章的開篇情景,描述的是一個爸爸帶著兒子回家,踏入家門那一刻的溫馨體驗。我們也說到,這些場景的轉化是在無感化的操作下發生的,而開啟這一切場景化控制的正是家門上的那把智能鎖。根據筆者深度調研的結果顯示,目前市場上真正能夠精準識別用戶是否回家或者離家的智能鎖產品依然只有曼申云智能鎖一家,該技術已經申請專利保護,成為智能鎖行業的高技術壁壘。 回家或者離家,這個看似微小的細節實則需要多維度且精密的計算,才能保證百分百的準確性,才能真正成為接入和控制其他智能 家居 設備的入口端和閉環端的產品。
所以我們說,未來的智能門鎖,既是開啟一個家的物理入口,也是開啟一個溫情脈脈的家庭場景的神奇智能入口,不知道眾多的智能鎖生產商們,開啟新世界的大門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