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前陶企需改造符合“史上最嚴”新標準 禪城僅1家陶企將關停
今年7月份,佛山市環保局出臺文件,要求佛山63家陶企在11月份前達到新國標排放標準,一石激起千層浪,業內稱其是最嚴的環保標準。目前,禪城區絕大多數陶企已經著手改造升級。
記者了解到,這是繼2008年以來,禪城區第二次針對陶企的環保整治風暴。2008年整治行動過后,禪城區的陶企數量從115家銳減到19家,絕大多數都搬遷或關閉了,僅留下小部分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那么,今年新一輪的整治過程中,禪城的陶企能否經受住這次大的行動?
一些排放達不到國標的陶企將面臨關停。
一家陶瓷廠加裝的廢氣處理裝置。
最新:11月將實施新國標
今年7月份,佛山市環保局出臺陶瓷行業綜合整治方案,要求今年11月1日前,全市63家陶企須達到新國標排放標準,其中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都要全面達標。此外,還要求所有的陶企必須使用清潔能源,并在12月31日前安裝在線檢測和監控系統。
然而,對于限期內達到新國標的要求,不少陶企認為改造成本投入巨大,而且也擔心投入后仍難以達標。一家在佛山經營了幾十年的老牌陶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污染物的排放標準,比如氮氧化物等限值指標,折算成國際標準,它比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標準還要嚴格。”
改造:首家陶企改造完成
在禪城區的19家陶企中,有18家已經開始著手環境治理,在改造清潔能源的基礎上,對產品生產工藝及污染治理技術進行研究。
上周五,在禪城區環保部門走訪石灣的陶企中,記者了解到部分陶企能如期完成改造。而佛山紅獅陶瓷有限公司已改造完成正在調試,有望成為禪城第一家全面達標的陶企。
“這套設備之前購買花了30萬元,這次改造也花了30多萬元。”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霍總介紹,他們企業燒陶排放的氮氧化物較小,因此治理難度和投入成本相對要低一些。
進度:19家陶企僅1家關停
記者了解到,在禪城區19家陶瓷企業中,除張槎的1家永大瓦西的陶瓷企業明確在年底關停外,其他18家陶瓷企業都在進行綜合整治中。“永大瓦西企業選擇關停,因為企業通過成本核算,發現投入的改造和整治資金與產出不能成正比”。
目前,禪城區的紅獅、裕龍等5家企業9月底將完成污染物深化治理工程,10月初進入調試階段。此外,廠址位于限燃區內的10家陶瓷企業,除1家關停外,其中5家陶瓷企業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完成率達55.6%,限燃區內其余4家以目前進度,將在10月1日內完成清潔能源改造。
討論:陶企能否hold住?
“這次環保的新政策,對于一些小企業可能壓力特別大,但是對于禪城的這些陶瓷企業來說,大多數都是能夠如期達標。”禪城區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執行新國標的要求,并不會造成禪城的陶企數量的明顯減少或是大規模的倒閉、經營不善等情況的出現。
盡管對于企業來說,整治面臨著壓力和困難,但是這對于環保來說卻是舉足輕重。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第一次陶瓷行業的“環保風暴”前,陶瓷企業整個工產車間有厚厚的粉塵,地上到處是泥漿。如今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了,陶瓷企業都有寬敞干凈的廠房,地面上鋪著整齊的水泥路,很多一線工人都戴著口罩正在生產。這也恰恰說明每一次“陣痛”之后的破局,都能夠帶來新的驚喜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