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市民張女士在城南購買了一套房子,并于去年年底拿到了新房鑰匙。最近,關于新房裝修的各種騷擾電話便響個不停:裝修公司的、設計公司的、家具經銷商的……有時在休息時間這樣的電話也會突然響起。2月28日,張女士撥通了本報 家居 周刊熱線電話,訴說自己的疑問:誰泄露了我的信息?同時她也想求助一下:這樣的騷擾我只能默默忍受嗎?
A新房交鑰匙騷擾電話不斷
一接通熱線電話,張女士就迫不及待地向記者訴說了最近的苦惱:“自從春節過后,我開始陸續接到有關裝修建材公司的推銷電話,不到一周的時間,連續接到了十幾個。有一天,從早上十點開始到晚上十點,一共接了4個類似的騷擾電話,不是裝修公司的,就是 家居 建材經銷商的。來電者明確知道我的姓名,也知道我的新房交房了,不斷向我推薦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有幾次看到手機上有未接的陌生號碼,回撥過去發現是推銷裝修產品的,很耽誤人的時間。”
有這種遭遇的并非只有張女士一人,不少剛交房樓盤的新業主大多都接過這種騷擾電話。業主孫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有人晚上十點鐘了還打電話給她,自稱是某知名裝修設計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方告訴孫女士說她被隨機抽中了幸運客戶,可以享受該公司免費設計、免費測量等服務。即使我有裝修的需求,也不應該是在晚上十點還打電話吧。吵醒了孩子不說,感覺自己的私人時間被人侵犯了,心里很不舒服。如果要是在工作時間打電話,或許自己會有興趣問兩句,如果活動很吸引人也會去看看的,但這樣一來起到了反作用。推銷電話屬于商家正常的營銷手段,而接得多了確實會影響消費者的心情。
B流通環節多泄露信息太容易
不禁有業主發問:到底是誰泄露了我們的信息?隨后,記者聯系了張女士和孫女士所購商品房的開發商和物業公司,詢問是否可能在某個環節泄露了業主信息,均得到否定答復。
省城某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黃先生說:“我們經常也會接到業主的投訴,質疑我們泄露了個人信息,導致一些裝修公司或 家居 建材經銷商頻繁打電話、發短信對其進行騷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遇到這種事情,我們也非常頭疼。其他相關部門也可能掌握業主的信息,比如買房置業過程涉及到的各個環節,除了開發商還有公證處、銀行、房管部門、物業公司等,這些地方都有詳細的個人信息記載和備案,這些信息在多個單位之間流轉,具體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信息泄露,我們都無從得知。我們只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公司的工作人員控制好,禁止隨意泄露客戶信息。”
不少正規開發商及物業公司還解釋道:“為了對這些騷擾電話進行監督和制約,我們會搜集那些頻繁被業主投訴的騷擾公司,在物業那里備案登記,等小區交房并正式開始進入裝修階段時,不允許其進行裝修登記,以此來反向制約其對客戶的電話騷擾。而這種情況也常常會讓人變得尷尬,因時常會有業主選定這些公司進行裝修,他們會來物業進行溝通,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只得允許該公司進場。”
隨后,記者又咨詢了銀行、公證處、房管局等相關部門,得到的答案類似。購房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購房者信息會被開發商、中介公司、擔保公司、銀行等部門之間傳遞,其中任何一個單位個人將信息出售給裝修公司、電器公司、 家居 建材經銷商都有可能。由于涉及單位較多,所以在業主信息保護的監管上存在一定難度。
C新消法:未經同意發送信息就是違法
從今年3月15日開始實施的“新消法”,可以幫助業主維權。記者獲悉,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開始實施,將明確規定“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發送商業廣告,不僅包括商家向業主郵箱投遞廣告促銷單,也包括通過電話、短信等其他方式推銷商業廣告。”對此,太原市消協相關專業人士表示,若經營者違反規定將依法受到處罰,消費者可以依法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和投訴。
記者查閱資料后獲悉,根據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也就是說,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D侵權無違法所得也將處50萬元以下罰款
除相關規定規范個人信息保護外,新消法還出臺了相關處罰措施。新消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經營者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北京中倫文德太原律師事務所律師藺先生表示,有了此規定,經營者若違反規定將依法受到處罰,消費者可以依法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和投訴。但走上維權之路畢竟麻煩,為了減少麻煩,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最為關鍵,業主可以在簽訂合同時對個人電話、手機信息等的保密性作特別約定,或者向開發商、物業等作明確書面聲明。
此外,業內人士建議,因為新房裝修的階段性較強,業主可以準備一張臨時用的手機卡,將號碼留給開發商、物業、銀行等相關單位,并且把相關業務電話妥善保存,此時有陌生號碼撥打的電話即可判定為推銷電話,休息時間可以不予理睬,有效拒絕騷擾。
E合法營銷講技巧可事半功倍
太原某裝飾公司負責人王先生介紹:“其實電話營銷是一種很有效的營銷手段,所謂電話營銷,就是從收集來的海量電話號碼中篩選出意向客戶,如果能約到公司與設計師見面或簽了訂單,就算是業績,同時還會有獎金。”
但是由于不注意技巧,或隨便從非法渠道購買客戶電話,會導致很多缺乏經驗的電話營銷員事倍功半。某公司電話營銷專員小劉說:“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打一個星期的電話,不僅吸引不了一個客戶,還特別打擊信心。客戶經常問我‘你怎么知道我的電話’,有的一聽到是推銷,直接就把電話掛了;稍微禮貌一點的,說聲不需要就會掛掉電話。”上述王先生解釋道:“現在大多數業主的電話,都是 家裝 公司從物業公司、網絡等多種渠道買來的,同一批電話會被賣給多家公司,所以很多業主能接到很多公司的推銷電話,自然煩不勝煩。因此,獲取電話的渠道應該是公司業務人員親自去市場上搜集的,這樣撥打的電話才有效果,成功率也較高。對還沒拿好主意的客戶,更需要業務員的營銷技巧,介紹中突出活動最吸引人的地方,引起業主的興趣。對有初步意向的客戶,需要在后面做備注,在之后則可時常打電話提醒,吸引顧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