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裝家居》:《騫言萬語.魅力家居》已于四月全國上市,并得到諸多家居愛好者推崇,您當初在百忙之中推出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呢?
王小騫:其實好幾年前就有出版社找我商量出書的事情,但在當時因為沒有充足的準備,而個人也不太喜歡回憶錄的形式,加上本身并不是大師,書則是非常神圣的概念,如果以回憶錄形式出書顯得比較唐突。當時就想如果我這邊確定要出書,會盡量讓讀者開卷有益,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心,還是不要太唐突書這個概念,當時就婉言謝絕了他們的邀約。后來因為好幾個出版社一直在提這個事,自己也開始琢磨可不可以出書,能不能通過一種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出書。
因為主持交換空間已經有5年的時間,一年是52 期,一期是兩戶家庭,5年就是500 多戶家庭,見過很多家庭無論是改造前,還是改造后的家居布置。通過這些節目經歷讓我了解到其實中國老百姓的家居環境確實需要得到很大改善的,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質量,但是很多人因為本身不是做設計的,在家居布置方面都很茫然,感覺有心無力,不知道該怎么改,有些新想法又不知道這樣做好不好看。交換空間節目開播后為大家提供了參照和一些改造意見,但電視節目畢竟一閃而過式的,留不下來,不能為老百姓提供書面的參照,從而影響了設計裝修時的實際效果。
綜合以上這幾點,覺得似乎結合實用層面出書的想法蠻不錯,所以就答應了出版社的邀稿,開始陸陸續續的組織文字,著手出書的準備。結合自己的經驗,書中有個人的散文,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曾出現在節目中的家居場景圖片,為圖片配文字,給設計做點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么辦就更好, 這種實用價值不是針對樣板間,而是真正老百姓的家,可參照性非常強。
《家裝家居》:《騫言萬語.魅力家居》這本書從策劃到出版,有沒有得到一些人的幫助呢?
王小騫:這本書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特別是李丹小姐非常辛苦,幫忙聯系參加過節目的500 戶家庭,是否還在那里住,房子是否還是以前裝修完的狀態,是否愿意讓攝影師去拍,因為5年時間變化非常大,有著滄海桑田的力量,有的可能賣房了,有的重新裝修了,有的租出去了,所以這塊的工作量非常大。在這里也非常感謝他們的鼎力協助。
《家裝家居》:能為廣大讀者簡單介紹一下《騫言萬語.魅力家居》這本書嗎?
王小騫:全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隨筆,都和家居有關的感性文字, 讓讀者在輕松的言語中體會家居的魅力,比如說有篇文章叫《落入家里的日月星辰》,專門敘述燈光;比如《過猶不及語不夠》是說家里不能用太過艷麗的顏色,除非本身是用色高手,就算喜歡也不宜用得太多。這些文字都是我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或是我見過的一些家庭裝修的錯誤引發出來,屬于比較感性的文字。第二部分比較實用,圖片配文字圖解,這部分針對想要裝修,想要改造或剛剛買房的這些有需求的人,這部分起到了借鑒的作用,并且非常實用。書里也有針對各類戶型的改造,圖解都非常清晰,無論是大戶型,小戶型,其裝修理念都是相通的,這部分值得讀者廣泛關注。書里的兩大部分都是對讀者需求有著精準的指向性。
《家裝家居》:繁忙的工作加上整本書都由您親力親為,對于這樣一本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書籍,您當初又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呢?
王小騫:因為寫書是我對出版社的一個承諾,我個人的宗旨是承諾必須堅持下來,答應了就應該按時完成,不答應無所謂,但一旦答應了對承諾的態度就非常明確,這是必須完成的。除非有極個別的特殊原因,但是忙不是理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而且出版社非常有誠意,一直積極配合我這邊的編輯要求,所以必須堅持下來。
可能大家會有名人出書用槍手的想法,但既然書的封面用到了“著”這個字,這就是對讀者的承諾,也是自己的底線。除了全書的文字都是親力親為,整本書的排版也是和美編一起三審三校,包括書中的色調、花紋等都是和自己的審美有契合點,因為家居類書籍畢竟是帶著審美的,可讀性也會更高一些。這里也感謝一下美編,在編排整本書的時候非常辛苦,經常配合我的各種要求進行修改。
《家裝家居》:從新書《騫言萬語.魅力家居》策劃、寫作到最后出版上市,期間有沒有一些難忘的事情或是有趣的事情和讀者分享呢?
王小騫: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這本書的原始書稿全部放到一大包塑料袋里,有飛機上的信封展開,光面紙嘔吐袋展開,各大酒店的信紙、信箋,這些都是在飛機上、休息時,或是做節目的間隙一有靈感,就找身邊的紙隨手記錄下來,等到手稿差不多快寫完的時候,也攢了一大包塑料袋。
比較難忘的事情也是和這一大包塑料袋里的書稿有關,因為自己打字慢,所以一般不愿意在電腦上打字,這個壞毛病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困擾。后期在整理這些手稿的時候,就找到一家路邊的打字社幫忙整理出電子版的文稿,考慮到拿著一大包各種紙張的書稿對對方不太禮貌,事先我還謄寫了一份,讓打字社的工作人員直接打出來。但是等到我去取文件的時候,發現對方不僅沒有打出書稿的電子版,還將我之前謄寫的手稿弄丟了,而且毫無歉意,這件事當時讓我挺生氣的,后來也吸取教訓找到徐利幫忙理出這些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