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關于智能電網建設的“十二五”規劃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同時關于智能電網的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制定完畢,最快可能于7月份對外發布。未來智能電網的建設將融合物聯網技術。
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已基本制定完畢
國家電網在京發布了其組織專家編寫的《智能電網技術》和《智能電網知識讀本》。國家電網首次對外提出了智能電網的內涵包括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其基本特征是技術上要實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
據國家電網人士日前透露,該公司關于智能電網的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制定完畢,最快可能于7月份對外發布。國家電網有關人士還表示,希望該標準能夠上升為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
國家電網已采納或確定22項智能電網核心標準,這些標準包括電動汽車充放電系列標準、智能電表系列標準、光伏電站介入電網技術規定等。
屆時,電動汽車將能更方便地在路邊充電,居民可以得到個性化用電服務。
智能電網建設將融合物聯網技術
國家電網發布的《智能電網技術》一書展望了智能電網未來的應用,其中提到“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智能城市的發展將給智能電網建設帶來不合忽視的影響”,認為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電力設備狀態檢測、電力生產管理、電力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智能用電。
尤其在智能用電領域,利用物聯網技術將有助于實現智能用電雙向交互服務、用電信息采集、智能 家居 、家庭能效管理、分布式電源接入以及電動汽車充放電,為實現用戶與電網的雙向互動、提高供電可靠性與用電效率以及節能減排提供技術保障。
通過在各種家用電器中嵌入智能采集模塊和通信模塊,可實現家電的智能化和網絡化,完成對家電的運行狀態的監測、分析以及監控。
關于智能電網在配用電側的應用,去年國家電網在北京和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一些試點和推廣,在去年試點基礎上今年在全國11個省市進行智能用戶的試點,包括智能 家居 ,安防等領域,另外還有電表以及相應的增值服務。
為了配合智能電網的發展,國家電網已開始光纖的電網試點,今年將在全國14~18個省進行推廣,要求各地的新建小區全部實現光纖到戶。
電力光線到戶既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傳輸,也可以為電力網、互聯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等的融合提供技術手段,實現“四網融合”。
初定2020年建成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鄭寶森表示,目前國家電網自身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制定完畢,目前已經上報到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等待核準。智能電網建設初步規劃分三個階段,到2020年建成。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地區,智能電網建成后,將實現電力跨區域、遠距離、高效率輸送。
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用電需求將為現在水平的2倍以上。屆時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達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35%。據測算,通過發展智能電網,屆時我國每年可減少消耗4.7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8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