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家具業今后的發展取決于科學發展
2008年10月,溫家寶總理回答美國《科學》雜志主編艾伯茨專訪時解釋了什么是中國的科學發展觀:第一是以人為本,就是要通過發展生產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下得到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第二,全面發展,主要是指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結合,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開放兼容與自主創新的結合,先進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第三,統籌兼顧,就是要解決我們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存在的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的問題。第四,可持續發展,就是要解決13億人口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走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型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實現這四個目標都離不開科學技術,都離不開自主創新。
從家具業的發展來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要義,主要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包括開放兼容與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發達國家經濟全面蕭條、新興國家在面對極大挑戰的同時,也迎來極大的機遇的形勢下,中國家具業正將經歷一個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中國家具業成長為出口驅動而快速發展的行業,必須從現在起轉向以內需市場導向,同時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的國際市場進行靈活調整的行業。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中國家具業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現產業鏈的完善與整體升級是關系到今后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是每一個從業人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關于中國家具業今后發展的思考
(一)對當今經濟形勢將如何影響行業的認識
(1)本次美國金融危機起因之一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同比例的嚴重失調,更深層次地表現為供給與需求的比例的嚴重失調,而且是一場世界范圍內的嚴重失調。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大量過度供給,即源源不斷地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過度消費,甚至是提前消費。顯然,這種供求關系已不可持續;起因之二是,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的地位與美國實體經濟的中心地位的沒落之間的失衡。伴隨著20世紀50-60年代歐洲經濟的復蘇,80年代日本經濟的追趕以及90年代以來“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美國實體經濟在全球的份額逐步縮小。尤其是隨著第三代產業的轉移,美國正在逐步喪失其經濟中心的地位。但是,在2002年歐元誕生之前,美元一直是唯一的國際貨幣,不僅在國際結算中廣泛使用,而且在許多國家都以儲備美元來保障其對外支付能力。這反映了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與其實體經濟地位的失衡。正是依靠美元這種地位,使得美國可以通過不斷地“打白條”來進口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價廉物美的消費品,以此不斷輸出美元,延緩國內的通脹和危機,并支撐著過度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維系著不斷膨脹的虛擬經濟泡沫。由于上述兩個層次的失衡,使得美國經濟的發展與其他許多國家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國過度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刺激了其國內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而且還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創造了大量的外部需求,這些國家憑借低成本的優勢逐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但是這兩種模式都已不能持續,整個世界將在危機過后變成另一種樣子。因此,今后國際家具貿易的格局將會重寫,國際家具的生產和貿易的經濟版圖會重新布置。從現在起,對此次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家具行業和企業的生產方式將如何變革,必須重新思考:怎樣使我國的家具業成長為一個具備完整產業鏈的成熟的現代產業,即具有自主設計、自有品牌并具有先進生產技術和現代營銷體系的產業,在國際家具貿易中,如何實現在營銷渠道上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2)家具業的產業本質是一種民生產業,家具是人們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器具。因此,家具業是一種常青產業,它與人類共存亡。但是,經濟的發展總是呈波浪式的,家具業的發展也同樣如此,一個時期的停滯甚至下降完全是正常的。這是一個基本認識。因此,我們應該充滿信心,目前的停滯甚至下降是暫時的。
(3)我國是一個大國,大國經濟的特點是“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市場為輔”。因此,作為民用消費品的家具,其主要市場應立足國內。特別在目前國際市場大幅萎縮的情況下,開發國內市場是基本的出發點。而國內市場是一個多層次、多元消費的市場。一級市場已相對飽和,在這個市場中,主要是品牌和市場細分的競爭;而二、三市場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小城鎮居民的需求;此外,還有四級市場即縣、鎮一級直接向農村幅射的市場,提供農民自建住宅的配套家具。對這些市場需要我們的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研究什么款式、什么價位的家具最能適合這些消費者。誰把握得好,誰就將是今后的贏家。
在這種產品開發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低端、低價位的家具不等于是低質量的家具。與這種低價格相對應的只是在加工上的相對簡單,但在耐用性、堅固性等方面應是首先要保證的品質,而且也要以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考慮到環保要求。
(二)對中國家具業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的認識
(1)“以人為本”,如何用現代化家具生產與銷售解決我國13億人口的家具問題。
據世界銀行統計,世界高收入國家城市化率為75%,中等收入國家為60%,低收入國家為28%,城市化是世界各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選擇,也是全球經濟發展中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性趨勢。預計2006年世界城市化的水平將達到50%,再過二三十年左右將達到60%以上,全球人口的2/3將住在城市。
國家統計局2007年2月28日發布的公報顯示,2006年末,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43.9%,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末全國人口為13.144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69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5.7706億人,鄉村人口為7.73742億人。歷史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化率以每年大約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2002年至20005年的城鎮化率分別為:39.1%、40.5%、41.8%、43%。
我國的城鎮化與工業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目前我國的家具消費主要在城市市場,對廣大的農村市場尚未開發;另一方面,對新興的小城鎮,也缺少市場開發。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足以消化我國目前家具業的過剩產能。如何開發這兩個市場,也許是我國家具業內銷最主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讓我們的“農民兄弟”和“新城里人”擁有價廉物美的現代家具是中國家具人的責任。
此外,中央政府已出臺今后的三年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規劃,今年內就要建造260萬戶廉租房,并解決80萬戶棚戶區的改造,而從今年起的此后三年將通過9000億元住房保障投資,解決1300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建設750萬套經濟適用房。這些房屋中的家具將是中低檔的實用型家具,無疑為我國家具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
因此,今后如何“以人為本”地從中國國情出發,設計和生產中低檔的價廉物美的家具,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