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源于偶然
如果不是那個美術老師有點酷有點帥,如果不是小提琴的進步太慢,如果……在鐘山對自己走上繪畫之路的描述中充滿了一個個的偶然,而今看來,卻也是一份必然,如果不是那深入靈魂的吸引,如果不是一點點在繪畫中的進步帶來的成就感,也許,這條路不會一直走這么久并如信仰般融入血液。“繪畫是一種很直接的表達,而音樂是很抽象的,它跟人的交流距離很遠,而繪畫是很直接的,容易交流”,在談及對繪畫的感受時鐘山如是說。從開始接觸繪畫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光景,偶回憶起十幾歲時的想法,將那時的想法付諸顏料,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現曾經的思維,也算是一種紀念,也許,這就是繪畫的快樂。在鐘山的世界里,繪畫,是一種快樂的驅使,是一種思考的呈現。
沒有經歷過困境的鐘山也許是幸運的,并非一定要經歷過所謂失意才可塑成來日的英雄。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后,鐘山坦言沒有因為錢的問題而苦惱過。1997年鐘山第一次舉行個人畫展,那次畫展也許是鐘山在藝術之路上趨于成熟的一個起點。鐘山回憶:“本以為個展能夠帶來知名度或者物質上的一些回報,但是在個展后發現除去各式的費用,什么錢都沒有賺到,賣了一張畫,買畫的還是我的一個商人朋友。那時候繪畫的想法還不明確,所以我開始反思自己。”經歷過這次個展的鐘山,開始漸漸的摸索自己的繪畫模式并試圖將自己的人生體悟融合于繪畫中。繪畫,重要的不是技術,這是鐘山一直堅持的觀點,“現代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對于繪畫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了,從繪畫的技術上來看現代人是不可能達到文藝復興時候的那個高度的,那個山峰已經翻不過去了,要突破的還是思想”,因此鐘山說他并不會因為某位畫家的技術出色而去加以贊賞,而真正值得去欣賞的是作品中所孕育的思想。也有那么兩三年,鐘山開始進行繪畫上的探索和新的嘗試,做一些燈箱上的油畫,也做很多紙上和絹上的反復書寫數字的作品,這是個自我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直到2002年之后,才開始進入繪畫創作的正軌,思想在這個階段開始趨于成熟,并開始思考“雙相”的人或物,即“雙相藝術”。
雙相,矛盾世界
在鐘山的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兩個相對應的人或者物,他們組合成一個整體,每個組成部分體現著同一個人或物不同的狀態。這兩者之間相互并列、比較,從兩個角度共同去審視同一個事物,以內在與外在、實像與虛像、現實與想象、感性與理性等關系而存在著,通過這種亦真亦幻的一個個影像去展現主題,去表達畫家的思想。
鐘山說,這個表達方式的靈感還是在一次照鏡子的時候獲得的,“有一次我坐在鏡子的前面看鏡子中的自己,我閉上眼睛就看不到現實中的自己,所以我想現實中有一個我,理想中還有一個我,可以用這種繪畫的方式去描繪出現實中我無法看到的那個我”。這樣的念頭一旦出現,就會慢慢的想用這樣的手法去展現很多東西。鐘山有一幅畫,場景是在地鐵里,畫的一側是一個女子坐在地鐵的座位上擺弄手機,身邊一群民工和一個男子,這和我們在地鐵中常見的情景無異,畫的另一側是對這群人的心理呈現,幾個民工在對這個女子的想象,男子的平靜,鐘山用了京劇臉譜的形式去呈現畫面。在這種雙相的對比中,我們用一種有趣的方式去揣摩和觀察著人的內心世界。
人本身是個矛盾體,我們不斷的在分析著自己,不斷的在和自己說話,自己和自己進行辯論。“作為藝術家,是將自己的想法融合于作品中,將自己的思想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呈獻給大眾,有時候有點哲學家的味道”,鐘山說“畫家是很孤獨的,自己想自己的事情,畫家和畫家之間交流是很困難的”。
對于未來的規劃,鐘山說還是希望保持現在的雙相的框架,“我既然找到了這樣的一個點,就好好的去玩味它,盡量玩到盡善盡美。”但是,還要做新的嘗試,嘗試在這個框架下去創新,雙相還只是一個藝術表達方式上的創新,尚未達到思想上的創新,后面要思索的東西還很多,鐘山希望去做雙相這種表達方式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把雙相藝術比喻為一棵大樹,那么大家把樹杈插上去,樹會更加茂盛”。
當代藝術之解
談到雙相藝術,我們又不得不談起中國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在中國一直被稱為“小眾藝術”,對于一些人所說的當代藝術應該“回歸民間”的問題,鐘山有著不同的看法,鐘山認為,地地道道的中庸作品是不可能的,當代藝術,是不該為了被理解而去迎合大眾的。鐘山說:“你要跟著別人改變自己是會很難受的,該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當代藝術是跟著時代慢慢走出來的,它一直就是一個小眾藝術”。藝術,永遠不該是去迎合大眾的。
藝術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們的精神反應,所以藝術是具有民族烙印的,在談到藝術的民族性和國際性時,鐘山說:“中國的地位提升,藝術也在跟著提升。一定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國家地位到了一定程度了,藝術才會走出去。民族的東西是融到血液中的東西的,甩不掉的,是不需要去刻意強調的,刻意的話就變了味道。”
鐘山
1971 生于貴州,中國
1994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畢業
個展
2007 雙相藝術,新時代畫廊,北京
1998 過程,個人繪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
主要群展(2006-2009)
2009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臺灣
NOW-FUTURE,新時代畫廊,北京
雙相的維度,新時代畫廊,北京
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2008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新達城,新加坡
新時代新交融——中國\印尼新一代藝術家交流展,新時代畫廊,北京,中國
Edwin s Gallery,雅加達,印度尼西亞
創新世代各執已見,新時代畫廊,北京
創新世代各執已見,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2007 現場張江:詩意的停留,張江現代美術館,上海
多元世代固執己見,新時代畫廊,北京;臺灣
新時代異宣言,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2006 微妙——海上油畫家紙上作品展,徐匯藝術館,上海
紙尚,安德雷思國際藝術中心,上海
三人展,幕尚金藝術畫廊,上海
有氧群,朱屺瞻藝術館,上海(文/劉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