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房裝修找 家裝 公司,本是當前最主流的做法,然而,一些業主為了節約裝修設計費用、管理費用,通過熟人介紹等方式,繞過 家裝 公司,與設計人員、施工工長私下交易。這種私下交易表面上看起來能為業主節省不少花銷,但卻埋藏了不少隱患。不少在我們 家居 論壇的業主們也反映他們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這種貪小便宜卻吃大虧的事情,在此,小編特別將種種案例綜合起來,讓大家在裝修中一切以安全和質量為重,如此也是幸福 家居 的一個開始。
私單,顧名思義就是設計師或施工隊繞過裝修公司,直接與業主私下交易,這種現象被業界稱為私單。以私單名義裝修,業主一般能省幾千元錢,設計師也能從中得到可觀的報酬,施工隊則省去了原本由公司收取的管理費,所有利潤全部裝進自己的腰包。從表面上看,私單讓一個裝修工程的設計師、施工隊、業主三者得到了比較完美的結合,參與的三方各取所得,皆大歡喜。這種私下交易表面上看起來能為業主節省不少花銷,殊不知對業主卻是后患無窮。
私單分為兩種情況
剛剛買了新房正在裝修的劉女士打電話來,稱其在與本市一 家裝 修公司準備簽訂裝修合同時,公司前來與她洽談的員工暗示她如果不直接和公司簽訂合同,不僅可以省去上千元的管理費用,而且裝修材料也能便宜,裝修質量都是一樣的。想到加在一起能省去好幾千元,劉女士禁不住低價誘惑,便甩開裝修公司,與其內部人員進行了私下交易。后來由于瓷磚出現質量問題,施工人員找出各種托辭遲遲不肯為她更換。而當初的裝修公司根本不承擔這樣的責任。劉女士吃了啞巴虧。這種現象在 家裝 行業內被稱為跑私單。
小編在詢問一裝修公司了解到, 家裝 私單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消費者明知道是相關公司的業務人員在做私單,卻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繞開公司,與業務人員簽訂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合同;另一種情況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業務人員打著公司的旗號與消費者簽訂無效合同。
私單隱患 服務難保障
業主走私單后,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裝修質量問題,不少 家裝 公司負責人表示,設計師和施工方接了私單以后,因為沒法從公司拿主材,就會到外面的建材市場里買材料,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有9塊的就不會用10塊的。因此,私單活買的建材質量普遍都會存在問題,但是消費者沒有實際經驗,無法鑒別建材的好壞。
除了在購買建材時存在貓膩之外,走私單的施工方在施工時也經常減少工序,沒有裝修經驗的業主同樣沒有辦法自檢。業主與 家裝 公司簽訂正規合同后,施工時 家裝 公司都會派出質檢、巡檢檢查施工環節,而走私單的業主則失去了這一環保障。
由于私單工程存在種種隱患,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應該找誰解決?裝修公司方面表示,由于私單屬于業主與設計師和施工隊伍的私下行為, 家裝 公司對業主沒有售后責任。因此,私單的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市民更應擦亮眼睛。
私單頻發 家裝 投訴
當前, 家裝 工程走私單現象屢屢發生,已成為 家裝 市場投訴熱點,不僅消費者怨聲滿天,企業反對之聲也很高漲。據本市某裝修公司負責人介紹,工長、設計師、施工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私自與消費者談定 家裝 工程項目,并自組一些非專業的馬路裝修隊進行施工,為消費者降低裝修成本的同時從中抽取一定的提成。對于此種現象,企業雖然加強了管理嚴格控制,但仍無法消除。不僅為消費者帶來后患,更擾亂了行業秩序、違背職業道德,對企業造成損失。一旦出現問題,對此并不知情的企業并沒有義務為其進行售后服務。
私單產生不可避免 放棄保護前需思量
目前 家裝 市場之所以產生私單現象,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內部員工個人承接的工程價格相對于企業價格低25%-30%左右,許多消費者因此而選擇這樣的裝修方式。這類消費群體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他們在法律上、契約上自我保護的權利,助長了 家裝 市場上這種不良現象的滋生和蔓延。由于施工程序和管理上的不規范,消費者在簽訂合同細節的同時往往只有口頭約定,一旦發生糾紛無法通過法律渠道解決,消費者只能吃虧。因此,在 家裝 前,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裝修工程,找正規的、有資質的企業簽訂規范的合同并了解售后相關事宜。
小編結語:裝修是一個相對專業性較高的行業,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牽涉到售后服務等諸多問題,業主最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裝修公司,找正規的、有資質的企業簽訂規范的合同并了解售后相關事宜,以確保自身的利益。對看起來很美的私單還是多留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