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到了為人父母的年齡。盡管“80后”的這一代身上至今仍或深或淺地留著“沒長大的寶貝”的烙印,但是無庸置疑,他們已經必須面對自家寶貝的養育問題。
近日,著名的親子育兒網站“寶寶樹”(www.babytree.com)發布了一份《中國家庭育兒方式研究報告》,全面解讀了“70后”、“80后”親子家庭的育兒現狀和變化趨勢。
在調查涉及的各類城市中,“80后”媽媽占孕婦人群的比率已經達到80%左右;“80后”媽媽占0-1歲孩子母親的比率也分別以62%和69%的比率超過了“70后”媽媽。“80后”媽媽的全面亮相,開始了獨生子女第一代養育獨生子女下一代。
首先,對于人們普遍關注的“獨生子女第一代能否養育好獨生子女下一代”問題,本次調查的數據應該可以部分打消人們的顧慮。因為調查中,共有78%的“80后”媽媽宣稱“孩子是我生活的中心,所以我會盡我所能給予孩子能給予的一切。”――這一比率甚至高于“70后”媽媽7個百分點。
同時,對于這些漸成主流的“80后”媽媽而言,“網絡”、“分享”、“時尚”、“平等”是最鮮明的特征關鍵詞。
“80后”媽媽,處于重重矛盾中
要平等,卻丟不了“棍棒”
身處當下轉型期社會,年輕媽媽們的育兒觀念自然也存在著諸多矛盾。一方面,孩子能夠健康、平安、快樂是媽媽的最大期待;但是同時,競爭從小就開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中更有43%的媽媽表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始于十月懷胎??磥恚⒆痈偁帀毫淼竭^早、過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難度越來越高的小學課程內容,更是驅使孩子們早早爬上競爭起跑線的指揮棒。近日,一位網友上傳的某名牌小學小學生入學考試題:“請找出1、3、7、8;2、4、6;5、9、17三組數字的分類規律”,更是難倒了眾多名牌大學的媽媽爸爸。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順利跟上小學入學后的教學進度,在本次調查中,38%的媽媽讓孩子在18個月前開始識字,52%的媽媽讓孩子在2歲之前開始識字,100%的媽媽讓孩子6歲以前開始識字。孩子的平均識字量,3歲為122個;4歲為239個;5歲為461個;6歲達到750個。750個漢字的識字量,相當于孩子在上小學前,已經把一年級教科書上的生字全部預習了一遍。
而體現在具體的育兒方式上,有91%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對胎兒進行過胎教;69%的0-1歲孩子父母會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按摩、撫觸以及動作訓練;89%的媽媽認同早教要因材施教,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大多數父母已經非常認同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甚至有很多父母懂得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平等”,例如盡管蹲下而不居高臨下地對孩子說話,例如常常聽取孩子的意見而不是武斷地由自己做主。
可是與此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讓人稍覺遺憾,那就是只有30%左右的家庭徹底告別“棍棒”教育,能夠做到在孩子0-6歲階段不對孩子“動手”。
遇危機,“重金”仍然育兒
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城市,把一個孩子從出生養到6歲,平均花費約為11.8萬元。我國親子家庭撫養孩子的支出,已經相當于家庭收入的20%。
雖然大多數家庭都認為,金融危機確確實實對家庭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但是,年輕父母們仍然努力保護孕育花費不受影響。面對已經或可能減少的收入,受訪者首先會考慮縮減外出就餐的次數,其次是個人護理(如美容等)和娛樂、旅游、應酬等活動支出。但無論收入如何,近80%的3歲以下孩子“80后”媽媽表示,肯定不會縮減孩子的基本養育費用;3-6歲孩子的媽媽中,66%表示肯定不會縮減基本養育費用,67%表示肯定不會縮減孩子的教育費用。
聽專家,不如信口碑
互聯網已經成為母嬰親子行業的重要媒體,在本次調查的全體樣本中,共有72%的受訪媽媽把網絡媒體作為獲取孕育知識的最常用渠道。
調查顯示,在影響媽媽們消費決策的各種信息途徑中,來自現實生活中親朋好友與網上社區好友的口碑、推薦,已經成為了媽媽們最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渠道。醫學專家推薦、直郵廣告等母嬰行業傳統的營銷方式,至少在公信力方面已經遭到大多數媽媽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