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的一年,在日漸寒冷的嚴冬面前, 家居 巨頭們言語中的豪邁少了幾許,謹慎則多了幾分。從市場策略來看,拓展新的業務,將不盈利的店面關掉,或許是一種看似無奈實則清醒的戰略決策。
“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關掉不賺錢的展示廳。”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如此說,這多少有點讓人詫異。在過去的一年里,老溫馬不停蹄,奔走于全國各地,主要就是發展經銷商,開店數量劇增。沒有營銷網絡就沒有銷售額,這一點是行業共識,老溫理解得更透。要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網絡砍掉一塊,自然是有些痛,但老溫卻是該開還照常開,該砍則快刀斬亂麻。老溫的加法、減法一起做,能不能賺錢是第一要招。
“這個冬天里,誰能活下去,誰就是強者。”博洛尼總經理蔡明有些調侃,他現在的興趣似乎不是他的櫥柜、家具、沙發,也不是精裝修的一個個訂單,而是新開業的九朝會,昆曲綿綿,燭光閃爍,酒香四溢。“不務正業”的蔡明是在探索一種超脫于 家居 的商業模式,實現著他的人生理想。他做的無疑是加法,數量上的增加帶動的是品牌形象幾何級數的提升。
“即使沒有金融危機,每年東莞一帶也要關閉五六百家生產企業,只是現在關得更多一些罷了。”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這樣評價寒冬下的企業倒閉潮。這是行業的減法,是自然消減與被迫縮減的結合。企業數量的減少帶來的卻是質量的提高,以及抗擊打能力的增強。用北京市場協會 家居 市場分會秘書長劉晨的話說,金融危機會帶來 家居 行業的洗牌,洗掉的是8以下的小牌,剩下的是8以上的大牌,“這些牌都按規則出牌,提升了自身的抗寒性能,被消費者選擇的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有的做加法,有的做減法,企業只有出奇招,才能熬過這個冬天,活下來的企業正是在與寒冷的較勁中漸漸長大。那時,人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更加成熟的 家居 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