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引發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而治理大氣污染的工作任重道遠。對于每一具體的個人來說,既要關注大環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小環境的建設,因為只有小環境才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握和掌控的。
說起對室內空氣小環境的治理,目前流行的大致不外乎三種觀念:封閉空間觀念、敞開空間觀念和呼吸空間觀念,三種觀念完全不同,造就的技術和產品也大相徑庭。
一、封閉空間觀念
現在市場上最流行的“空氣凈化器”類產品可以說是封閉觀念的集中代表。這一觀念認為,室內小環境應該與室外環境完全隔絕,只有在關門閉戶、封閉靜態的室內通過持續地循環過濾,才能將污濁的空氣進行凈化,而凈化過的空氣就是好空氣。
基于封閉空間觀念制造的“空氣凈化器”類產品要求空間的封閉性,空間越密閉,“凈化”效果就越好。而當空間以一定程度打開后,就基本無效了。我們知道空氣和水有同樣的特征,不流動的水叫死水,不能滋養生命,不流通的空氣即使潔凈度再高也一樣不能滋養生命。而且還會產生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在室內空氣凈化的同時,對室內持續產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細菌、有機揮發物等沒有根本性的處置手段,導致“二次污染”。更何況“空氣凈化器”的使用必然導致室內 “低氧環境”,就像一潭死水,威脅身體健康。
二、敞開空間觀念
我們知道的新風系統就是基于這一觀念。新風觀念來自歐洲。20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歐洲建筑物質量的大幅提高,建筑物的密封性大為增強,開始出現頭痛、干咳、皮膚干燥發癢、頭暈惡心、注意力難以集中和對氣味敏感等癥狀,經過研究,這一被稱為“致病建筑綜合癥”的狀況的罪魁禍首是室內通風率不足所帶來的“低氧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住宅微循環空氣置換系統(VMC)”即新風系統應運而生,世紀之交時傳入我國并在2003年非典期間受到重視。這一觀念的核心是使用機械設施強行將室內環境打開,與室外環境進行交流,從而改善室內環境質量。
顯然,敞開空間的前提應該是室外空氣的高標準質量。而與歐美不同的是,我們處于普遍嚴重霧霾之中,流動的空氣就像洪水泛濫時期的江河水一樣,泥沙俱下,污濁不堪。為解決這一問題,現在開始流行將空氣過濾凈化裝置組合到新風系統中,但這種嘗試忽略了空氣過濾凈化裝置的基本特性,那就是這種技術的最佳應用條件是靜態環境,在高動態環境條件下,其效能會迅速下降。也就是說,將凈化裝置配置在新風系統上,不可能持續穩定工作,很快就會喪失其凈化作用。
三、呼吸空間觀念
這是與前兩種觀念完全不同的科學觀念。這一觀念認為,空間小環境的封閉絕對有害,但也不能簡單敞開。如果簡單將空間敞開,室內外環境就沒有了區別,人們也就無法打造優于外部環境的室內小環境。呼吸空間觀念承認室內外的聯系,但更側重于室內外的區別。這種聯系和區別是依靠空間的“呼吸”來調節的。具體來說,從呼吸空間的觀念來看,室內外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室內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向外排出的功能上;而室內外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室內的氧環境和空氣清新度(富氧離子濃度)明顯優于周圍環境方面。依據這一先進理念的技術就是“仿生空間肺”技術。目前,只有這種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打造出真正優于周圍環境的室內小環境,為您和家人提供甜美的呼吸保障。
如果您也想為家人做點什么,能保護好父母、孩子和愛人,請來關注美業環科的仿生空間肺吧。讓我們在穹頂之下攜手,享受我們不同的呼吸,締造我們美好的命運。我們正在京東眾籌平臺發布我們的DTCKS02/20型仿生空間肺產品,活動價格遠遠低于市場賣價哦,超值鉅惠!更多詳情請見——京東眾籌-美業環科 仿生空間肺。